全频带阻塞干扰 读后感(3)篇

很好的一篇战争题材的科幻小说。俄罗斯收到北约迅猛攻击陷入被动局面,而电子战是俄罗斯争回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可是北约在电子战领域确是绝对压到性优势,想要达到平衡就必须采取一种全新的战略——使用一种超强的电磁干扰装置,产生全频带阻塞干扰,使交战双方都变成瞎子。北约失去空中控制权和精确打击的优势,而俄罗斯的钢铁洪流便可像几十年前那样上演一场绝地反击。而主人公米沙作为俄军元帅的儿子,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在祖国陷入风雨飘摇之时,一人孤身在一亿公里之外的绕日空间站中。他本来对战争毫无兴趣,一心向往的是星辰大海。此时却义无反顾的将飞船撞入太阳,引起强烈的电磁风暴,从而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星期的全频带阻塞干扰。这让人想起那句话: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文中主要人物不多,在大刘独特的笔下栩栩如生,不知道网上喷大刘文笔不好的人究竟读没读过他的这一系列经典作品。
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篇小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俄罗斯版本,另一个是中国版本,听说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异。
文中有几处地方挺让人有感触的
“这原因很简单,我们的C3I系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软硬件平台上?UNIX,LINUX,甚至WINDOWS,CPU是INTER和AMD!这是用人家养的狗给自己看门!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可以很快掌握诸如跳频规律之类的电子战情报,同时用更多更有效的纯软件攻击加强其干扰效果。总参谋部曾经大力推广过国产操作系统,但到了下面阻力重重,你们集团军就是一个最顽固的堡垒……”
就想到美国制裁中兴的事,核心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上,总是要被人按在地上摩擦。这不是第一次给我们耳光了,这也是现在我国为什么积极发展核心技术,在航天领域有“北斗”导航系统,还有华为发展5G通信技术等等。当吃饭的碗端在自己手中时才能吃的香。
“爸爸,你把事情说反了。如果人们都像我们这样,用全部的生命去探索宇宙的话,他们就能领略到宇宙的美,它的宏大和深远后面的美,而一个对宇宙和自然的内在美有深刻感觉的人,是不会去进行战争的。”
“你这种想法真是幼稚到家了,如果战争是因为人们缺乏美感造成的,那和平可太容易了!”
看看这广阔的宇宙,再想想那一亿公里之外的母亲星球上的战争,米沙再次哀叹人类目光的狭隘。
虽然说每个人对美的形式表达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这段描写可能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写照。大刘似乎对现在的我们并不像上个世纪人类大胆而热烈地进行太空探索这种现状表示不满。
我记得刘慈欣的另一篇短篇小说《中国太阳》中描述的
有一次水娃向站里的一位工程师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困惑:“人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登上了月球,为什么后来反而缩了回来,到现在还没登上火星,甚至连月球也不去了?”
工程师说:“人类是现实的动物,上世纪中叶那些由理想主义和信仰驱动的东西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
“理想和信仰不好吗?”
“不是说不好,但经济利益更好,如果从那时开始人类就不惜代价,做飞向外太空的赔本买卖,地球现在可能还在贫困之中,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反而不可能进入太空,虽然只是在近地空间。朋友,别中了霍金的毒,他那套东东一般人玩不了的!”
当陆海问水娃为何要将中国太阳改造为恒星际飞船时
水娃点点头:“是的,回不来了。有人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从不向与已无关的尘世之外扫一眼;有的人则用尽全部生命,只为看一眼人类从未见过的事物。这两种人我都做过,我们有权选择各种生活,包括在十几光年之遥的太空中漂荡的一面镜子上的生活。”
“最后一个问题: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以每秒几万甚至十几万公里的速度掠过一颗又一颗恒星,发回人类要经过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才能收到的微弱的电波,这有太大意义吗?”
水娃微笑着向全世界说:“飞出太阳系的中国太阳,将会使享乐中的人类重新仰望星空,唤回他们的宇宙远航之梦,重新燃起他们进行恒星际探险的愿望。”
这可能也是作者内心的一种呼唤,对星辰大海的渴望。
另外,我觉得这段是对战争最残酷的一段描写了。
“我还知道另一次更美妙的开始,”少校用纯正的英语说,她轻柔的声音如来自天堂,能让火焰熄灭,钢铁变软,“美丽的沙滩,有棕榈树,树上挂着欢迎的横幅;到处是漂亮的姑娘,留着齐腰的长发,穿着沙沙作响的丝裤,在年轻的士兵群中移动,用红色和粉红色的花环装点着他们,并羞怯地对着目瞪口呆的士兵们微笑……上尉,您知道这次登陆吗?“
唐纳森困惑地摇摇头。
“这就是1965年3月8日上午九点,在蚬港,美国首批海军陆战队登上越南土地的情景,也是越战的开端。”
唐纳森觉得自己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刚才的镇静瞬间消失了,他的呼吸急促起来,声音开始颤抖,“不,别这样少校,你这样对待我们是不公平的!我们没有杀过多少人,杀人的是他们。”他指着窗外半空中悬停着的直升机说,“是那些飞行员们,还有那些在很远的航空母舰上操作电脑指引巡航导弹的先生们,但他们也都是些体面的先生,他们所面对的目标都是屏幕上漂亮的彩色标记,他们按了一下按钮或动一下鼠标,耐心地等一会儿,那些标志就消失了,他们都是文明的先生,他们没有恶意,真的没有恶意……你在听我说吗?”
少校笑着点点头,“谁说死神是丑恶恐怖的,死神真美。”全频带阻塞干扰 读后感 第(2)篇
早些时候看的是中国版本的全频带阻塞干扰,当时就眼前一亮。这本背景构建在苏美交战,专业术语、作战方式理解上有些头疼。一口气读完,其表达的精神更加真实纯粹。米沙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在最后关头的自我牺牲…… 怎么说呢,就像自己在看陈坤的《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这本书一样,我会去偷偷问自己,有没有这种勇气,去徒行西藏?那么,有没有这种勇气,做科研上选择守冷板凳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主动奔赴前线?可是,现今的我仍然过于自私,我幻想着可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踟蹰不决,我考虑着一些无痛关痒的主客观因素而自我欺骗。也许必须让自己改变,不再抱有无聊的幻想,不再因为担忧风险而拒绝尝试。另外,这本书也很适合搬上荧幕。我也有点怀疑电影版《流浪地球》有这本书的影子:最后关头米沙选择自爆和电影中吴京的选择如出一辙,不过这本小说的逻辑更顺畅。米沙在战争中处于距离战场遥远的飞船上并不是因为他是元帅的儿子,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研究太阳数学模型的纯粹科学家。他的决定充满了精确的计算,冷静而理智,自己也置之度外。(电影中就有些奇怪,感觉吴京的权利莫名其妙的大,他的心中只有儿子,联合政府无厘头无能等,这是我觉得的《流浪地球》电影版的瑕疵,欢迎拍砖)n借这本书思路,重新设置电影版《流浪地球》的人物……也就乱想吧:联合政府分为地球派和飞船派,他们早就意识到了地球被木星四分五裂的可能性,便把吴京等人(联合政府从全世界挑选出的代表各民族最强基因的人类,当然不排除会混有飞船派首领,所以留下的联合政府凝聚力一般,主要是地球派在指挥,地球派又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乐观的认为土星不会对地球造成影响,二是完全悲观者)早早就送到飞船,他们是地球逃亡的最后一根稻草。吴京是地球派一员,他坚信小小的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着陆生存的可能性几乎为0(生态瓶理论),所以当AI要求所有人休眠时他选择了拒绝。在地球上奋力抗争的我希望不是吴京的儿子,就像《超新星纪元》里一样,父辈们去做出榜样,孩子们看着大人们的牺牲奉献,在之后的日子里选择了传承……nhhh胡思乱想,大刘的每篇文章都彰显着他广博的知识和瑰丽的脑洞,读来十分过瘾。有书友一起讨论大刘宇宙阿~n
全频带阻塞干扰 读后感 第(3)篇这篇小说军事味道很浓,熟悉的武器名字带来极强的画面感。
当然文字的画面感仍不及影视和游戏,在这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使命召唤•现代战争》三部曲。在现代战争第二部中出现了相似的剧情(或者说对称的剧情):俄罗斯进攻美国,主角在北美高空引爆了一颗核弹,核弹爆炸后产生的电磁脉冲(EMP)使美国东海岸的所有电子设备全部瘫痪,从而迎来反攻的希望。在游戏中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大的电子脉冲和冲击波将直升机震落,地面的游骑兵部队在黑暗中只能靠口令、信号弹、爆炸的火光在巷子和高楼中接战。
真希望有时间能够重温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