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读后感(3)篇

读毛主席诗词,还缘于前不久去江西庐山游览毛主席诗词苑的难忘经历。
那日,云雾缭绕,烟雨迷蒙。在游览完庐山博物馆后,信步徜徉于山间小路,竟偶遇毛主席诗词苑。这里,寂静幽然,鲜有人迹。苍松翠柏高耸矗立,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沿着石阶缓缓向上,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铜像岿然屹立,让人肃然起敬。依山而建的凉亭下展示了多幅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让人禁不住驻足诵读观赏。其中,尤以毛主席诗词最为瞩目。
在庐山,毛主席曾作诗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便出自庐山仙人洞。
主席的诗词多以描写四季风云山水天地景致入手,或寄情于景,或托物咏志,或借景喻理。那笔力雄健,胸怀苍生,雄视古今的恢宏境界和广博深厚的文学功底赋予其诗词千古绝唱独领风骚的艺术魅力。
纵观毛主席诗词,有少年习作,有中年抒怀,有晚年即兴,可以说,诗词伴随了主席的一生 。在收录的64首诗词中,我深深感受到不同时期主席的人格魅力。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胸怀远大志向,离开家乡赴长沙求学。
1925年,在游览橘子洲时,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格调雄浑,气势磅礴,胸怀博大的诗词,使毛泽东思考中国革命,问鼎江山的帝王之气初露端倪。那一年,毛仅32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即便在中国革命最为低迷的艰难时刻,诗人依然饱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并不失浪漫主义情怀。
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蒋家王朝的激动时刻,毛主席提笔:“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今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警句名言,是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的艺术体现,是他喜而不亢的政治家眼光和胜而不骄的军事家警惕!
1965年,毛主席再次来到井冈山,回想当年指挥黄洋界战役的点点滴滴,心潮澎湃,已经是72岁的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激动与兴奋,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诗人以夸张和浪漫的手法,写出了中国人民豪情满怀的革命精神,“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回顾过去的峥嵘岁月,只觉“谈笑凯歌还”。最终揭示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在主席众多的诗词中,我偏爱《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一首写雪景的诗篇,更是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谈,更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礼赞!整篇词章,大气磅礴,震撼心田;激人向上,催人奋进。诗人公木赞其胸襟之浩阔,意境之高远,真是扫空万古,横绝六合。
臧克家曾说,年纪轻轻就写出如此成熟大气的作品《沁园春.长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亦深以为然。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常对同学说,读书,不但要读“死”的书本,而且要善于读“活”的书本,经常和同学利用节假日,采用“游学”的方式,进行社会考察。他还谈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力主德智体三育并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坚持冷水浴、游泳、爬山、远足、露宿及六段操运动。
主席一生酷爱读书,是勤奋与智慧的积淀造就他才华的信美多娇。读毛主席诗词,每每都荡气回肠,热血激昂。在其丰富厚重的艺术熏陶中,在大气恢宏的境界感染下,平凡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潜心读书,涵泳古今,为开阔视野,博大胸襟,在不断营造更高更远的人生格局上,尽情书写人生!
指点江山读后感 第(2)篇读完之后,激情澎湃,那种宽阔,乐观,睿智,自信的胸襟和目光一直在脑中激荡,眼前豁然开朗,权取最爱四片词,共欢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昆仑
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指点江山读后感 第(3)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五一,今又五一
文如其人,诗中有人,主席的诗无不体现他胸怀天下的气魄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浪漫主义情怀。我本人对华丽辞藻堆砌的文字是尤为不喜的,对矫揉造作有无病呻吟的文字更是有几分嗤之以鼻的。文字不应成为自己文采的体现,文字应真诚,将自己内心的那份情感完全地表现出来便是最佳,其余的文辞修饰等自会随着真挚的情感一应而来。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或许每一个伟人的修身境界都是十分高的。主席坚持冷水浴、游泳、登山等,登山是风雨愈大,他愈坚持爬山,那股逆天而行的劲头十分感染人,登山途中,他又会问随行的卫士们生活如何,又或者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大家一同讨论,想想就让人佩服主席无限的人格魅力。另外,主席极具“指点江山”的浪漫主义情怀,《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沁园春 长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