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7-22 00:37:01 读后感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作者:云海孤月
本书讲述了南北朝大历史,内容包括玉壁绝唱、打虎太岁、跛脚奴与佛爷、四家斗法、帝国鬼才等。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自东汉末年,战乱纷争,中华又进入一大乱世,继春秋战国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也是融合的方式,只是过于激烈,血与血的融合,不只是在体内,也要流向体外,染遍锦绣河山,中华文化韧性极强,一段时间后,总会趋向于迂腐文弱,需要外来强悍血液,重振华夏雄风,这便是魏晋南北朝的乱世。汉末分三国,纷争近百年,魏灭蜀汉,司马篡魏,再灭东吴,短暂一统,然阴谋夺权,后必有效者,司马子孙,觊觎帝位,终有八王之乱,加以天灾,北方胡人乘机入侵,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首先匈奴刘渊建汉,其下大将石勒大败晋军,攻破洛阳,杀司马宗室,西晋亡,永嘉之乱,王导助司马睿南渡,定都建康,建立东晋,北方人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江南地区的第二次大开发。北方的五胡乱华,自匈奴始,鲜卑族,拓拔部建北魏,后统一北方,慕容部建燕,灭高句丽,另一支建土谷浑,直到唐被吐蕃所灭,羯族,石勒建立后赵,其子石虎残暴,氐族最有名的就是前秦苻坚,著名谋士王猛,诸葛亮式人物,短暂称雄北方,后败于东晋淝水之战,羌族姚氏建立后秦,北魏是北朝第一朝,拓拔圭建立,太武帝拓拔涛,北击柔然,西征大夏,灭燕赵,统一北方,后因孝文帝拓拔宏改革太激烈,激化胡人对汉人的矛盾,终有六镇起义,以后齐周隋唐的风云人物的祖先,几乎都是从这六镇走出来的,尔朱荣,董卓式的人物,乱北魏,也克定六镇起义,时代双雄高欢与宇文泰,分裂北魏,最后建立北齐与北周,杨坚代周建大隋,后统一中国。落后再次战胜了文明,衣冠扫地,铁蹄称雄,弯刀寒光,争耀明月。南方东晋,偏安一隅,不乏热血男儿,祖逖北伐,宫廷内斗,饮恨黄河,桓温三次北伐,侍功而骄,操纵废立,后败于慕容垂,而未能加九锡,后继者刘裕,南方归于一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两都,建刘宋南朝,南朝第一帝,重文教,兴经济,为元嘉盛世打下基础,尊为定乱代兴之君,同样的篡位之举,同样带来了不停的宫廷喋血,子弑父,弟杀兄,佣兵自重者窃国,萧道成建齐,子孙同样荒唐无度,萧衍代之建梁,老来昏聩,终有侯景之乱,子孙互伐,南人陈霸先,趁势而起,建立陈,唯一南方人建立的政权,可见北方衣冠已经逝去,王谢之家终成烟云。历史学家以南朝为正统,主要原因是其文化的传承性,但从真正的历史演绎来看,南朝也不必北朝强到哪里去,况且真正结束南北大分裂,再塑中华文明者,正是北朝,南朝空有文明之冠,百年间换三朝,北方确一直是北魏,而且一步步民族大融合,历史暴君总会提到纣,昌邑王荒唐,而南朝刘子业确在其之上,夺位,挖祖坟,杀弟兄,诛忠良,乱伦,荒淫无度等等,看不到一点文明的教化,在南朝帝王家比比皆是,后世不愿提这段历史,也可能羞于启齿,毕竟儒家正统。融合需要鲜血,文化传承也需要一代代人的前仆后继,汉室黑暗,道德沦丧,仁义尽失,诸侯攻伐,朝代更替频繁,杀戮成为时代的主题,生命朝不保夕,自有厌世隐居者,复归返自然的倾向,代表的竹林七贤,陶潜等,魏晋风度成为时代的标志,越名教而任自然,士族门阀亦喜清谈,与道佛相融合,而产生了玄学。五胡乱华后,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生命没有保障,只能寄希望于来世,崇尚佛教,加上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死死的压制百姓,汉人又以文明自诩,胡人也被嘲笑,这些激烈的碰撞,在北方更甚,胡人为与抗衡中原文化,也奉佛教为正教,因佛教那时自胡人传来,称为胡教,南北朝佛教的兴起与此关系巨大,文化的融合要从太武灭佛开始,这已经预示向汉文化靠拢,千古一后冯太后,施行历史第二土地政策,均田制,不分胡汉,同时施行三长制,混同胡汉,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打下了基础,然因太急促猛烈,胡人新学毕竟赶不上汉人,汉人居高位者多,激化矛盾,而有尔朱荣的河阴之变,宇文泰的改革吸取教训,用胡名而实汉化,给足了胡虏武人的面子与地位,而实际加强了融合,极其成功,北周一统,隋向最终的士族制度发起挑战,隋炀帝同样操之过急,最终被关陇集团抛弃,而身死国灭,留下了科举制度,后来终结门阀的利刃,唐朝初三代,没有敢动这一社会矛盾,直到武则天上台,她不是关陇贵族内的,同时称帝也受关陇的阻拦,后在山东豪杰集团的支持下登基,开科举取士,一步步弱化了关陇贵族,直到安史之乱彻底终结了这一制度。魏晋南北朝这个大纷乱的时代,许多民族的鲜血流到了一起,以后汉人基本都是许多民族的混合人,除了五胡,柔然,高车,丁零,楼兰,精绝等也消失在了历史中,至少部分融入到了汉族,铁血雄浑,固然血腥,重新洗礼一个强大的民族,也终出一代雄主,兼容并蓄,囊括四海,推动历史文明滚滚向前。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苏绰用官论

反贪一抓就灵

西魏首领宇文泰基本是文盲,一天他约才子苏绰谈治国。

宇文泰问:如何治理国家?

苏绰答:用官。

宇文泰问:如何用?

苏绰答:用贪官,弃贪官。

宇文泰感觉不可思议,不解地问道:“怎么能用贪官?”

苏绰答:“做为国君,大臣们的忠心是第一位的。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想让人死心踏地跟随您,必须给人家好处。官多钱少怎么办?给他们权力,让他们以权谋私。权力是您给的,贪官们自然会维护您的政权。”

宇文泰又问:“既然用贪官,为什么又要反贪?”

苏绰道:“贪官必用,又必反,此乃权术的奥妙所在。天下没有不贪污的官员,官不怕贪,怕他不忠。以反贪为名除去异已,内可安枕,外可得民心,何乐而不为。这是其一。其二,官员只要贪污,把柄就在您的手里。您有把柄,贪官们就害怕,越害怕越忠心。所以说,反贪是驭官之道。不用贪官,何来反贪?如果国内清一色清官,君主的统治就危险了。”

宇文泰道:“用清官怎么会危险?”

苏绰解释说:“清官自恃清廉,不听话,君主怎么罢免?弃清官,人民不高兴,人民不高兴就有怨气,人民有怨气国家必危亡,所以,清官不可用。”

宇文泰似乎明白其中的道理。苏绰话锋一转,说道:“如果所用贪官激起民怨怎么办?”宇文泰一想,对啊,那怎么办?

苏绰道:“发文即可。一而再,再而三,做出愤怒之状,不断强调不许贪污,使全国上下都知道您恨贪官入骨髓,使老百姓都以为国君是英明之主,贪官是罪恶之源。国之不国,非君之罪,乃贪官的罪过,民怨就可以消啦。如果有大贪,民愤极大,怎么办呢?”苏绰自问自答道:“杀!抄其家,没其财。民怨平息,老百姓会歌颂您。简而言之,用贪官换忠心;反贪官除异已;杀大贪平民愤,没收贪官们的财产充实国家财政,此乃千古帝王之术。”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分裂长达273年(316~589),这段历史纷繁复杂,概括起来就是一部权力的游戏,皇权争斗史。自秦始皇创造出绝对权力的“皇帝”以来,父子相杀,兄弟相残,各种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残酷在不断重复地上演。绝对的权力必定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不是靠圣人之学就能治愈的,唯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置于大庭广众之下,消灭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力,才能避免残酷历史的重演。毛在即将击败蒋夺取政权时,民主人士黄炎培询问如何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困扰中国历史数千年各政权王朝的死循环时回答:人民民主,唯有人民当家做主才能跳出这个千古死循环。民主,不是西方国家的特产,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但它的确是个好东西,的确可以治愈很多疑难杂症,痛恨它的人要么愚昧无知,要么用心险恶幻想历史重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