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典 读后感(3)篇

愉阅且请开怀,毋问语出何典
“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
拾得篮中就是菜,得开怀处且开怀。”
《何典》,清代张南生用吴方言写的一部借鬼说事的讽刺小说,算得上一部“奇书”。其藐视三界的魄力,无规无矩的写作方式,以及彻底的口语化、俗语化,既是对传统文学的叛逆,又是对通俗文学的真实回归。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何典》在颠覆经典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经典。
小说开篇词曰:“不会谈天说地,不喜咬文嚼字。 一味臭喷蛆,且向人前捣鬼。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在读到这几句话时,大彻大悟,于是力主文风口语化,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
综观《何典》全书,无一句不是荒荒唐唐乱说鬼,却又无一句不是痛痛切切说人情世故。对这部文学史上罕见的生活化、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对它的文化意义,鲁迅、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林语堂都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甚至连毛泽东,延安时期给远在莫斯科的儿子毛岸英荐读的书单里,《何典》赫然在列。
书中第六回,《假烧香赔钱养汉 左嫁人坐产招夫》,雌鬼在老公活鬼去世后,忍不住寂寞,借到庙里烧香与怕屄和尚云雨巫山之后,为长久快活,事后招夫刘打鬼,岂料被赔刘败光家产,气胀而亡。一幅人世百态,“一味臭喷蛆”,令人哑然失笑,印象深刻……
何典 读后感 第(2)篇关于这书,我是查“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而发现的。成语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n有学问的人遇到自己未曾见过的字句,往往爱诘问:“语出何典?” 殊不知,还真有一部文学史上罕见的口语化的幽默小说名为《何典》。《何典》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清代用吴方言撰写的借鬼说事的清代讽刺小说n本书是一部奇特的中国古典小说,它的艺术性是令人难忘的,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幽默文体。小说通过下界阴山鬼谷中的三家村土财主活鬼一家两代的不同遭遇,讽刺了阴曹地府。它一反旧小说的所谓文人气,无章无典,无规无矩;满目脏字却不下流,油嘴滑舌却很严谨。其它出处还有: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n【故事】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打败,就向谋士郦食其讨教。郦生给刘邦出主意分封六国那些无立锥之地的后人,讨取民心就可以战胜项羽。张良坚决反对郦生的这种做法,认为刘邦天下都还没得到,分封他们,他们就各自为政,没人帮他打天下了。
何典 读后感 第(3)篇“《何典》十回,是书为过路人编定,缠夹二先生评,而太平客人为之序。书中引用诸人,有曰活鬼者,有曰穷鬼者,有曰活死人者,有曰臭花娘者,有曰畔房小姐者:阅之已堪喷饭。况阅其所记,无一非三家村俗语;无中生有,忙里偷闲。其言,则鬼话也;其人,则鬼名也;其事,则开鬼心,扮鬼脸,钓鬼火,做鬼戏,搭鬼棚也。语曰,“出于何典”?而今而后,有人以俗语为文者,曰“出于《何典》”而已矣。”
机缘巧合之下在微信读书找到了这本书[强]总体来说还是一本相对有趣的方言小说吧,里面有很多俚语,有些时候甚至觉得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段子手[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