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学会爱 读后感(3)篇

2019-07-19 00:35:53 读后感
学会爱
作者:刘墉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但你是不是常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而苦恼?在本书中,作者为你讲述:怎样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怎样得到父母的理解,怎样和父母沟通交流,让父母成为你最贴心的朋友。
学会爱 读后感 第(1)篇

生活环境的熏陶,使得大部分人对爱的表达非常含蓄,羞于开口。是不是也间接说明不会爱?读着作者的书,很有带入感,好像在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父母与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贯穿始终,作者从父亲的角色为切入点叙述了与孩子之间发生的生活琐事,并以此来教孩子如何去爱。我们从小都会承受来自父母无私的爱,不论家庭是贫穷或富裕。儿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吃次排骨都是件大事,看着桌上冒着热气腾腾的土豆烧排骨,屋子里充满了肉香味,幸福味儿和肉香味儿混在一起,使自己的食欲大大的增加,迫不及待的要将排骨吃进肚里,妈妈比我快一步,把我碗里堆成了小肉山,吃着排骨的我看见爸妈却吃混着肉香的土豆,看出我的疑问,他们给的解释是,不爱吃肉,油大,土豆好吃,这样的谎言在生活中不知骗了多少次,也不知骗了多久,而告诉我真相的那个人是---时间。每个孩子与父母之间都会有很多事情可回忆,不论当时是好的坏的,一旦回忆起来都是甜的,因为时间告诉我们那是爱!孩子一天天变成大人,大人一天天变成孩子,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角色在一天天的交换,当他们变成老小孩,需要我们照顾时,希望爱的份量不会变。

学会爱 读后感 第(2)篇

有时候会心生疑问,究竟什么是爱,爱是什么样的。最近也和小伙伴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是恋人之间的爱,不是和书中写的,亲人之间的爱。书中大多写的长辈对晚辈的爱,看的时候脑中自然浮现出父母亲,也许正是他们对我们下一辈人无私的付出和牺牲,才使得这份爱,如此厚重,如此得让我们在长大以后想要回馈。

        一个婴儿的出生,注定了就要走向死亡,人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襁褓、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到我们老去,再回首过来,是不是会残留诸多遗憾呢?

        看完之后很感动,如今的我们不断变得理性,理性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冷漠,我们仿佛已经慢慢厌倦人与人之间的牵绊,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喜欢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已经不会怎样去爱一个人了,朋友说过一句话:我已经不会谈恋爱了,因为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听完以后深深的感触,爱人也是一种能力啊~

        

        


学会爱 读后感 第(3)篇

整本书很暖心,看的我都要烧心了,哈哈哈!

电影唐山大地震里有一句话:亲人,永远是亲人。作者这本书都是生活的茶米油盐,却顿顿滋补香淳。

我的耐心都给了弟弟,好脾气和温柔都给了妹妹。爸爸是那个假装坚强的人,却永远是我的钢铁侠,是我小时候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人,他是万能的。妈妈是慈母,不敢说你爱吃什么,因为你会发现顿顿都是这个。年迈的奶奶现在像个孩子,照相时爱比划剪刀手,经常在微信上给我发些乱七八糟的链接,白天她带着4岁的弟弟出去晒太阳,和老朋友唠嗑,晚上就去扭秧歌,现在她在沈阳旅游玩的正开心呢吧,好久没给奶奶捏捏脚了。

手机里存了好多照片,有4岁的弟弟给我叠衬衫,给奶奶系鞋带。还有奶奶寿辰时候的照片,出去玩奶奶笑的最开心时的抓拍,洗了两张放在钱包里。

平凡普通的家庭,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委屈。活到现在,倍感幸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