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读后感(3)篇

2019-07-18 06:23:02 读后感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作者:杨银禄
本书记述了作者自1967年10月调任江青机要秘书到1973年6月被江青打成“反革命”,在钓鱼台工作近六年的经历,通过作者自己的观察、感受、思考,为读者描述了一个较为真实可信的江青形象:她的性格、品质、外表、内心她的作风、习惯、情感,等等。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读后感 第(1)篇

揣着一颗八婆的心翻看此书,初读,感觉作者在胡说八道,在他的笔下,江青就是一精神病,疑神疑鬼,言行举止不可理喻。

看到后面才感觉近乎常理,一个想像武则天一样当上女皇的梦想家,一个内心充满阶级斗争的偏执狂,一个缺乏自信缺乏爱的病患者,一个内心极其孤独的幻想者。

以前看过一些江青的照片,印象较深的是她和毛主席在延安时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她青春靓丽,一脸明媚的笑,而毛主席也是满脸笑意,画面很温馨,看得出当时她和主席很相爱。而到毛主席晚年,却躲着江青,拒绝见她。

曾经,她在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她的世界里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丈夫躲她,女儿恨她,下属怕她,没有真正的朋友,和她走的近一点的人其实都是在利用她,利用她的身份,地位和影响,以达到个人目的。“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之前的江青不清楚,但从文革开始后的江青与人交往应该是从未以心相交,所以也注定了她可悲可怜的结局。

她其实是个聪明好学的女子,有才华,兴趣广泛,对艺术和美有独到的见解。她演电影是个好演员,她摄影作品看过不少,真的有一定的水平,她临摹毛主席的书法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她写诗,设计服装,她亲自培育的样板戏,如今再看依然很经典……如果,她就单纯沉醉在自己的兴趣爱好里,那她一定会真的幸福下去。然而,因为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热衷政治,总想参与政治,掌握政权,所以,总觉得有人想暗算自己,草木皆兵,处处树敌,最后也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看过一篇报道,说她在关押期间,多次申请在毛主席忌日去纪念堂祭奠主席被拒绝,最终绝望自杀。读本书时,想到《甄嬛传》里的华妃,总觉她俩有很多相似之处。

阅毕此书,观江青命运多舛的一生,总会想起那句老话~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读后感 第(2)篇

我从前是个嫉恶如仇的人,坏人就一定会恨到底,好人受了委屈就想要伸张正义。可是经历了很多事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现好人坏人是很难一次性下定义的,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无法只简单地贴标签,所以看完这本书后我对于江青无法简单评论。是否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做好人坏人的分界线呢?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一些。

通过作者的描写,会发现江青作为一个女人,在传统意义方面是挺失败的。和毛主席这样的“怪人”结婚,在晚年时候基本没有太多夫妻感情;和自己的女儿差点弄到反目成仇,有了外孙也从来没有去看望;她自家的亲戚们她也没有体贴关心过,亲兄弟姐妹要见她一面都难上加难。

在事业上她却又可以说是“成功”的。作为毛的夫人,她积极争取,不择手段,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真是红极一时,搞这个搞那个,在毛眼皮子底下凡是能搞掉的人都差不多给她搞下去了。可惜她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为什么她能这样为所欲为呢?只是因为她背后有毛当靠山,而一旦这个靠山倒了,她对别人也就再构不成威胁,被打倒也是早晚的事。

也许她真的是把吕后和武则天当成自己的标杆了吧,以为自己只要学习这两个女强人的手段和做法便会有朝一日也成为“治国之主”,老实说这样的想法我还是部分赞同的,在还是男权社会为主导的新中国也这么敢想敢干,斗出一片天地,除了她也没第二人了。

不过参照她做的那些事情来看,她实在不能算作一个好人。我既同情她,因为政治斗争而失去了天伦之乐,失去了作为普通女人所需要的所有感情依靠,可是又痛恨她,不知因为她造出了多少冤案,多少家破人亡。十年浩劫,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因为他们这群人,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就遭受了如此大的创伤,这段历史怎不叫人痛悔。

权力是个魔盒,几亿人民的命运往往就掌握在那些拥有魔盒的人手里,像江青这样弄权的,还是越少越好吧!

我给江青当秘书:庭院深深钓鱼台 读后感 第(3)篇

虽然前后叙述因为年代不停转换,有一点点混乱,但总体来说是客观平实的。对于江青的个性和性格,我们应该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在个别人身上都曾看到过类似的特质,这不是江青独有的,而是位高、权重、地位特殊的人群中很容易发现的一、两处、或者更多处的影子。无非江青因为至高的地位而将其加深而且固化了。性格决定命运。江青“独”的个性,让她周围完全看不到和兄姐、女儿、丈夫的亲情,这也把她推上了追逐政治地位和期待万人敬仰的权利人生。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敬爱的总理,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年代承受了什么!不得不说总理的情商真的高!如果没有总理在那时斡旋在各个政治群体之间,敢于关键时候凭借聪明才智和勇气力挽狂澜,中国不知道会滑向历史什么样的边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