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全书写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讲的却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1. 不执着于妄念
李廷玉的悲剧,在于执着于配享太庙的妄念。
拿破仑三世的悲剧,在于想让民众相信自己就是不败的拿破仑的妄念。
而什么是妄念?妄念就是一个自己挥之不去,但又必须靠他人才能实现的愿望。
2. 专注当下,日拱一卒
曾国藩曾说,“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
刘春也有类似的说法,“不问是非,埋头业务,屁股干净,尽力协调”
着眼当下,不沉浸于过往的恩怨,不被人际关系绑定,不计较胜负得失,只关心事情能不能做成,日拱一卒,才是捷径。
3. 自由主义
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
就是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和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对他人释放善意。
什么是自由主义的爱情观?
应该就像张爱玲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的那句话一样吧,“我爱你,关你什么事”。或许,我们做不到不求回报,至少也不做情感的绑架,对吧?
4. 内圣外王
曾国藩的人生原则是不给他人难堪
“我有美名,则人必有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己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圣贤就一定好吗?海瑞是清官标杆,而且以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人,他人自然远离。
然而实际上
“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技巧就出现了,如果你不仅要追逐内圣,而且要追逐外王,那就不仅要当一个君子,还要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你做成这一番事业。”
当然也有人,把这一切称之为格局。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让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得自由的,有两个牢笼:一个是对过去的贪恋;一个是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它的贪婪。其实还有一个牢笼,就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空间里的人际关系对你的自由意志的绑定。
美国有一个学者曾经说,中国人提倡的这个“仁”字,从结构上看,它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个二。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二人世界当中,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要么是师生,要么是父子,要么就是同学,他们总是在两人关系中生活,从而丧失了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和人格空间。
很多人都在问:“什么是自由主义的人生观?”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两句话。第一句,我们绝不去强制他人;第二句,我们尽可能地不让他人来强制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我们在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人格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
一个历史人物,不管他被供奉为神,还是被描述为鬼,当你了解到更多事实的时候,你会发现,只要承认人性是多元的,他的所作所为就是可以理解的。
真正的独立思考应该是不盲从盲信,不被人骗,不被人忽悠,能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用胡适的话说,就是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方法来研究问题。
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两个老罗,影响着我的生活,一个是罗永浩,一个是罗振宇,两个人都很胖,也都能称的上罗胖,以前不喜欢胖子,觉得油腻,觉得一个人连自己体型都控制不了,何谈其他?但是这俩罗胖改变了我的认知。对一个人的认识基本上是由浅入深的,一开始觉得罗永浩可笑,直到被爱人威逼利诱的用上了锤子手机,才发现比华为和苹果好用,便利、人性,注重细节,于是开始看一些书和资料,了解罗永浩,发现这个人够疯,够狂,够带劲,一个小混混也开创了自己有特色的人生和品牌,受那么多少嘲笑算啥?反正谁不是笑别人一裤兜子屎,回头自己擦干自己的。罗振宇在书里提到过罗永浩,也是肯定和鼓励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也能把握时代给的机遇。当然这个罗胖思想有深度,也是以其深度和广度,吸引人去读书思考。分门别类,旁征博引,把人文社科的各个学科杂糅进来,煮了一锅成分营养、味道鲜美的蔬菜、海鲜、大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