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葬礼之后的葬礼读后感300字(3)篇

2019-07-13 00:51:28 读后感
葬礼之后的葬礼
作者:鬼马星
在女演员白丽莎的追悼会上,其弟弟白至中离奇中毒身亡,他的死好像跟姐姐的生日派对有关。原来,韶华已逝、喜怒无常的白丽莎曾在她的生日派对上大发雷霆,声称要揭露派对中某客人的丑恶行径,当天夜里,她就用一颗氰化钾药丸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白丽莎的儿媳、女编辑齐海波被害于自己的公寓,令一切变得更为蹊跷……白丽莎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凶手难道就藏在出席生日派对的客人中?新来的公安局副局长郑恒松,会是那个最不可能的人么?
葬礼之后的葬礼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你可以去挖掘人性,但永远别去考验人性。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

知道鬼马星是因为他的作品《纽扣杀人案》。鬼马星的作品,人物的性格刻画比较生动,总体故事的悬疑很到位,情节比较吸引人。但故事情节发展比较慢,作者近半糅合进了言情小说,比较牵强;虽然我对言情毫无兴趣,但是也囫囵的看完了,有些让人失望,推理方面继承了作者琐碎细节的风格,但感觉不合理的地方太多。

故事的最后,案情真相大白,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有情人也有了自己的归属。也从郑冰的爱情经历里学到了不能插足不属于自己的爱情。其实一切都是由人性最终决定的,人心太复杂,黑白之间夹杂着几十层深浅不同的灰,这个世界上的事不是非黑即白,这个世界上的人不是非好即坏,但是我们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成为凶手,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被谋杀,在成功地把杀戮用人性归纳之余,作品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都表现了他们自己的特征,在爱情,亲情,友情,事业,家庭,幸与不幸…… 种种之中生存的他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所有的美好和卑劣。

葬礼之后的葬礼读后感300字 第(2)篇

我不喜欢

本来想用“我不喜欢”四个字概括这本书,但是实在是对不起我花在这本书上的8小时47分钟。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鬼马星的书,感觉人物太多,有的地方逻辑有点乱,但是莫名地又看了好几本她的书。本来是想看个悬疑的换换口味,结果大段的爱情占去了全文篇幅的一半多。感觉鬼马星更适合写爱情小说。另外文中有些人物的逻辑很奇怪,后面实在是没耐心去推敲琢磨了,只是看了。其中影响很深的是莫兰的爸爸在葬礼上给死者的弟弟也就是主持人下泻药,这也太恶劣了吧以及莫兰偷看男朋友日记,虽然是出于好心但真的不太能理解。文中的乔纳,我倒是很喜欢,虽然很黄很暴力,但是说的话都很有道理,也很潇洒,莫兰的爸爸除了葬礼上下泻药,给死者的老公介绍对象,这些事情很过分之外,有的地方还是比较睿智有趣。。。。推理部分,完全没有心情去理了,拖沓了太久了,以至于后面没耐心了,现在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只记得凶手了。

最后,死者为大,鬼马星老师,对不起了。

葬礼之后的葬礼读后感300字 第(3)篇

之前没有看过鬼马星的其他作品,所以“莫兰系列”的人物关系我不太熟悉,但并没有阅读方面的困扰,就喜欢这种就算写一个系列也会在每一本书里把人物和剧情都交代清楚的作者。书中推理不是很值得推敲,比如齐海波死的时候手里抓着一封信,她把信放在抽屉里,是怎么在骆平勒住她脖子的情况下打开抽屉拿信的?还有骆平既然看到她拿了信,为什么不销毁它?难道只因为信中表面看起来可以嫁祸给郑恒松?那骆平也太天真了,根本不是一个有预谋的杀人凶手会做的事情,傻子都知道死者最后如果留下什么线索那一定是要指认凶手的。推理之外的主角们的感情线倒是风生水起,一个个三角恋、多角恋的感情圈子错综复杂地交叠在一起,我觉得这种人性类的剧情在推理小说中确实必不可少,但是一两个足矣,再多了就不能让读者去思考人性,而是感觉糜烂了。看着看着就变成了肉麻的小说,而肉麻是很不好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