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600字(3)篇

谈谈对科幻的感受
对科幻没啥感觉
一直以来我都不理解为什么身边的科幻迷谈起科幻电影、科幻小说神采奕奕,可能是因为我是文科生的缘故吧,对科技没啥感觉。自从逼着自己看了一系列美国科幻大片:《星际穿越》 《盗梦空间》《阿凡达》,书籍《三体》《流浪地球》《基地》后,对科幻有那么一点点感觉。科幻的价值在于,站在一个不同时空角度思考人类的未来,故事中描绘的未来看似陌生,但在人性层面总有想通之感。科幻带给人类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阿西莫夫在《基地》中站在银河角度,每个行星只不过是银河中的一个省。一万年的暴乱,在谢顿经过心理史学计算后可以缩短到1000年,“基地”是人类未来演变的缩影。
三段谢顿危机
自从谢顿在银河边缘创建基地后,基地承载着建立新的银河的使命,在本书中共发生了三段谢顿危机:
第一次谢顿危机,银河被异端事例攻击,最终靠着团结一心取得了胜利
第二次谢顿危机,哈定通过宗教化解了周围四国的叛乱
第三次谢顿危机,马洛通过自由贸易化解了危机
从基地呵护新的文明,团结一致克服危机,到依靠宗教,再到依靠自由贸易。这三段也隐喻人类如何把无序的世界组合为有序的世界,如何把凝聚人心。靠着共同理想信念可以维持30年,靠着宗教可以维持150年,靠着自由贸易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
仔细想想,三次谢顿危机,代表着人类关系处理的三个层次,第一次是典型的部落形式、第二次是宗教渗透、第三次是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从三次谢顿危机看,交往范围越来越广,而为了维护扩大了的社会交往秩序,则需要建立新的秩序。
基地本质是建立新的人类生存秩序
上文阐述了三次谢顿危机,三次谢顿危机化解的关键是建立新得秩序,调和新的矛盾和利益机制。读基地时诱发了我对政治、社会秩序新的思考。
原本总是忽略社会秩序,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后来接受了不一样的思想,渐渐明白:一切事物的背后都离不开对个体(群体)利益的思考。社会足够复杂,我们无法用学校教给我们的”正确答案“理解这个社会,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总是存在灰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阿西莫夫在《基地》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并不是与以往环境孤立,而是需要与以往环境相对抗。可以看到银河帝国时代的统治具有专治的特点,但是基地则与此不同,借助心理史学家的预测,以不同方式,将人类联系在一起,阳志平曾在阳志平 - 读书与心智、向阿西莫夫致敬中提到,《基地》的伟大在于创造了不同于洞穴隐喻的环境。请看洞穴隐喻含义:
设想有这样一个大洞,通过一个长长的通道与外部世界相连,整个通道能够挡住任何阳光进入洞内。一组囚徒背对着出口,面向远处的墙壁。他们的四肢被套上了枷锁,并且他们的头颈也被固定住,无法转动,因此看不到他人,实际上也看不到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而只能够看到面前的墙壁。他们在如此的环境下终其一生,不知道其他任何东西。 在洞穴中,他们身后有一把明火。他们不知道自己和明火之间隔着与人一般高的土墙,在墙的另一边,人们头顶东西走来走去,东西的影子被火光投射到囚徒面前的墙壁上,人们的嘈杂声也回响到墙壁那边囚徒们的耳朵里。柏拉图说,这样一来,囚徒们一生中所感觉或经验到的唯一实在就是这些影子和回声。在此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以为这些影子和回声成了全部的现实,他们能够谈论的,就是这种“现实”以及对这种“现实”的经验。 如果有一个囚徒挣脱了枷锁,由于他一生在半暗半明中禁锢太久,只要他转过头来,就会感到痛苦不堪呆若木鸡,火光使他眼花缭乱。他会因此而手足无措晕头转向,只想转身重新面对墙壁,因为那里才是他所认为的现实。倘若把他从洞穴中完全带到光天化日之下,他更是两眼漆黑无所适从,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看东西或认东西。然而,要是在上面的世界呆久了再重新回到洞穴,他面对黑暗一时又会感到两眼漆黑,对于那些仅仅以影子和回声为现实的囚徒而言,他所经历的一切简直是天方夜谭。
阿西莫夫创造的基地,站在银河的视角思考问题,尺度足够大, 忽略了个体层面所形成的社会共识。而洞穴隐喻的启示请看简书 - 基于洞穴隐喻的启示。创造一个新的环境,用一个新的故事,不知道谢顿的预言在千百年能否实现,但历代领导者总是能够招待结合点把星球上的人团结在一起。一种社会意识能够成为主流在于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且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思考的视角:不同维度切换
当你的思考视角是宇宙时,个体的命运或许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本层次往往是无解的,需要上升层次,即所谓的降维打击。科幻传递了一个新的思考方法,即把时空视角拉到足够大,并以此为参照点去观察当前境地。同理,如果追求的是千秋万代,那么当前的困难算得了什么;相反追求的是及时享乐,何必对未来有过多的思考?当前人的焦虑,假如目光长远,把当前当做积累未来竞争力必经之路,会少很多焦虑,也会更明白该做什么。炒股时也太多被短期的市场情绪所影响。
讲故事,会忽悠
故事是人类所必须的,当你创造一个新的故事,并能够让人完全沉浸,那么这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故事具有很强的带入性,当事人将会进入新的角色,激起英雄气概,底层情感。那时,都会迷糊,何谓真实,何谓梦幻。
愿你我都能够创造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一起在故事里面玩耍。
end.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600字 第(2)篇基地读后感
心理学史 现代来看 统计学和历史的综合
谢顿让10万科学家去端点星
看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繁盛之本
第一次危机 周国国家领土扩张
利用制衡之术 形成四国相互制约 保全自己
类似春秋战国时代 以策略取巧 非长久之计
第二次危机 邻国宿敌 获得帝国巡弋舰 准备进攻
利用宗教信条 绑定科技知识 让科技源泉只为自己所控制 从而控制其他国家 保全自己
核心思想 科技和思想的洗脑
类似现代 以科技核心力量控制经济发展 美国控制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 中兴事件等 非长久之计
第三次危机 其他国家也逐步拥有核力量 继续靠宗教科技 无法长久
以贸易绑定各国联系 达成双赢 多赢局面 从而一损俱损
如今 中国丝绸之路 亚太经济 都是以贸易经济发展 迅速崛起 美国为阻止中国 减缓中国发展 不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出现贸易纷争
虽然是整个银河帝国,行星的纷争
虽然是科幻小说
但是确实整个现代社会的缩影
不得不说 作者全局观很强
细节待品!
银河帝国:基地读后感600字 第(3)篇“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期待已久的“传说”,即使真的决定要入坑,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感慨谢顿身为教父的传说,心理学的强大,足够分析出未来社会的走向。没有干扰性,只有唯一的解决之路。所有的走向都在指向未来的“第二帝国”。
当文明毁灭,一切都回到蛮荒时代的时候,古老文明的科学就变成了魔法。
从基地的成立到经历三次危机,每次的危机的解决办法都依据上一次危机的解决。而每个时代都存在一个明辨的人,才可以看穿事件的前后,找出最完美的解决。“塞弗·哈定”“侯伯·马洛”,他们都具备如何来推动基地的前进,解决了当前的难题,再把新难题预计的未来推个下任继承者。
看的懂,才能体会到科幻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