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失控读后感(3)篇

2019-07-08 06:20:56 读后感
失控
作者:凯文·凯利
凯文·凯利(1952~),绰号KK,世界著名科技杂志《连线》创始主编,“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第一届世界黑客大会发起者。1994年,其预言未来科技发展的传奇著作《失控》横空出世,十几年后,文中所指相继出现,2010年,《失控》中文版问世,即在中国互联网界和科技媒体引起轰动,从此,KK 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在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各个领域的今天,当媒体聚焦在路演、IPO 以及科技公司市值时,KK 依旧冷静地游走在最新科技产品与人迹罕至的原始部落中,思考科技该如何发展以及人类将怎样依靠科技,从而更加幸福地生活。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预见到那些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伟大发明。KK 让我们相信,科技带给我们的未来,终将是一个充满温暖、人性与自由的“进托邦(Protolia)”。
失控读后感 第(1)篇

本书是kk于1994写的第一本书,除《失控》外,他还著有《必然》、《科技想要什么》等力作。本书采用采访体的写作手法,记录了凯文·凯利与当时最著名的哲学家、艺术家、技术达人等的对话和思考。站在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当时书中预测的内容,发现很多都是对的,并且对未来依然有预见性。本书主题:n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我们人类该如何理解他?又如何认识我们自己?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过我们的生活?n本书要点:n1.人类的认知是不断进化的n纵观人类历史,人类对自己的认知发生过四次唤醒。第一次,哥白尼认知唤醒,把人类从宇宙中心神坛的位置上拽了下来。我们发现,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达尔文认知唤醒,我们认识到了我们也不是地球的主宰,我们其实是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来的。第三次,弗洛伊德认知唤醒,我们发现,我们连自己的意识都不能完全主宰。我们每天做的很多行为其实意识都控制不了。第四次,机器智能认知唤醒,我们正在迎来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无论生物,还是机器,其实都是进化体。2.人认知概念是一种灰度的阶梯进程n我们之所以不太能把石头、青蛙、人类、机器这些概念理解成共同的一类东西,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们本身内部的运作规律。而这些概念看上去不同,则是因为所有的东西在进化中,都会是一个有灰度的过程。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灰度的斜坡,而非黑即白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人为设定的概念。3.进化体的三个特点nkk所说的这些进化体,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世间的物质都在进化成越来越复杂的东西。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的本质都是,由氢元素互相组合并组合的越来越复杂的东西。从这个视角来看,从最低端的石头、到生物、到人类、到国家,无非都是氢原子的复杂程度不同。那有机物、无机物、生命还是机器,都只不过是人类规定概念而已。第二,每种生命都是一个生命集群。植物细胞中的叶绿素其实就是一个细胞。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其实也是一个躲在细胞中的细胞。还有我们人体中的各种菌群,其实也是独立于我们个体,是和我们互利互惠的共生伙伴。进化体越复杂越庞大,里面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越能栖息更多的进化体。这种进化体的构建方式,就叫分布式。厉害的进化体——包括生命、人类、网络,全都是从这个一层套一层的大型分布式系统里,涌现出来的。第三,特性、去中心化n在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从下而上的,一个去中心化,没有领导的组织。过去中心化组织的优势,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不复存在。未来人类的社会,控制的霸权时代已经不可能继续了,只有让位给那些底层的,涌动的力量,进化才能雕琢我们人类作不出来的东西,涌现出我们人类设计不出来的世界。这也是本书书名的由来,多样性产生失控,才有进化。4.我们将走向何方n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生物与机器联姻的时代。这个时代将无比强大,以至于我们人类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在为他服务。他就像是在我们头顶上生长出来的一个东西。尽管我们不知道这个时代什么时候到来?以及它的到来对我们人类意味着什么?会令我们何去何从?但我们并不需要太过悲观,我们依然有自己该做的许多事情。5.人类未来生活指南n最后,kk对未来人类的生活给出了几点建议:n1.别去控制别人n去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关系已经成为趋势,别想着再去控制别人,控制这事已经过时了。2.连接才是王道n单个进化体的价值,由他和这个系统连接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就像PR值一样。3.什么都要先跑起来n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再有对错之分,“大自然从不犯错,因为大自然从不做任何形式的陈述”。而个体的适应性则变得更重要,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跑起来。4.要成为专业人才n未来是一个没有全才的世代,大家需要相互协作组成一个整体,所以掌握一个属于你的核心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5.胜者越来越通吃n在一个高度连接、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旦你顺应趋势又方法正确,那你的领先速度会变得非常快,像滚雪球一样进入爆发式的增长模式。6.边界最精彩n传统的机会存在于核心区的认识可能要被颠覆,未来拥有更多机会的地带将是边界区域,也就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缘地带。未来的创新往往将会从行业与行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激烈碰撞中产生,比如P2P的诞生。7.你要活得更像人n未来,机械性的、纪律性、重复性的事情将会被机器取代,所以现在就少做。我们需要让自己做更创造性,人情味更浓的事情,多挖掘培养兴趣爱好。

失控读后感 第(2)篇

不记得这本书读了多久,但这次在阅读过程中却很少做笔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总感觉没能充分理解,另外一个原因是感觉读懂了却没什么好写。既然已经读完一遍,那么还是要有个阶段性的体会的。首先,虽然读的书还不是很多,但就我感觉与该类型相似的书也读了几本,诸如《自私的基因》《黑天鹅》《未来简史》,至于这类书到底属于那一类,我无从谈起。但读下来给我的感觉是,有那么一批优秀的人在做非常规专业的研究,不受资本和政治的控制,这种研究不局限于某种教条的形式,却得出颠覆性的结论。有位长者曾分享给我一段视频,我不认识其中的解惑者,但我很敬佩他的见地。有人问为什么在欧美人面前有自卑感?他不是安抚要自强不息打鸡血,而是客观分析这种局面的由来。近现代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是由欧美发起的,工业、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我们其实都是接受的欧美教育。直到今天,我们在追求经济和尖端技术的时候,欧美依然在做高自由度、自省式的研究,不知道这种差距是否可以通过金钱和技术挽回。其次,我感觉到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当然也许因我见的世面太少。看这类书说辛苦也辛苦,因为他可以将一种结论运用到社会学、生物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领域,这种学科的跨度是对读者知识广度的极大挑战。尤其是在我们这种专业性壁垒这么大的环境下,我常常会感受到各个学科之间的轻视文化,说好的西方人基本知识能力差呢?当然看这类书说轻松也轻松,因为作者阐述的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教条的几个条目。之所以有这么大学科的跨度,一是为了推演出正确的结论,二是为了让这个结论经受各种拷问。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读者,理解其精髓,灵活掌握和应用。最后,说重点。我理解本书的精髓是化繁为简,你大踏步前行的时候,不需要大脑设计腿脚关节和肌肉的每一个动作,只管走就可以了,其余的事情脊柱、肌肉、骨骼自己就搞定了,而且大脑无需时刻准备跌倒的预案。在读到自下而上控制的部分时我感触很深。以前我常常自下而上这个概念,我听到的解释是自下而上的提供反馈,以求得到更合理化的管控,其本质还是为了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所以我一直认为我是错的,或者解释是错的。直到读到这一章节,我才能做到接受。自下而上是给予下层充分的自由度,任其自我完善和进化,上层把控大方向和适时干预即可,下层组建的整体自然可以抵抗崩溃、达成整体目标,正如老子的无为而治。集权下的大众是群氓和乌合之众。

失控读后感 第(3)篇

这本书很厚,但已是相当精炼,终于看完了,实际上阅读总时长远远不止于此,饕餮盛宴之后,我该为此书说点什么呢?

        关于此书读书笔记豆瓣已经有很多达人异常精彩的论述过,我也不打算再次勾勒知识点,仅就阅读收获而言,不亚于菩提树下顿悟,醍醐灌顶之感。

       对于我那颗对世界探索的心,这本书从微观、宏观之处给了前所未有的指引,本来要划重点,结果发现几乎每段话都是重点,只好作罢。

        造物的逻辑是什么?进化到底想要怎么样?我们生命的构成理念是什么?从个体生命体到生物生态圈到宏达的宇宙,每个系统运行的规律是什么?人类受到启发而制造的机器以及人工智能,又会走向何方?

        凯文.凯利可不是将主观臆断拿来灌输给别人,这本书里凝结的都是作者写作当年生物和科技等领域最前沿的科学家心血结晶,凯文对这一切做了整理和疏通,用杰出作家的手法和一流科学家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写出这样一本书。

        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教会你用造物主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里面很多理念让人为之着迷,此前我从不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是如此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笼统的称呼他们为科学家,模糊的知道他们在搞科学,却不知他们一直顺着造物主的裤腿往上攀登,一代一代,直到看清造物主的真面目,即使现在还远远没到看清的程度,但他们就像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大大改善了我们的世界,扩展了我们的认知。

       20多年过去了,电脑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当年的黑科技在今天已被普通人所使用,但这本书没有随着时间过时,它依然让人激动不已,敬佩凯文这种牛人,写出这种天书,如果说一个人思考世界需要一本书,这一本是首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