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后感(3)篇

读完反乌托邦三部曲中的《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颠覆感般的震撼,可能是我断断续续阅读的原因,但总体来说《1984》明显比《我们》的可读性更高。《我们》里面写的一个一切均按照规则严格自律的未来时代,每个人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同一个同时间,一个动作,相同的表情,各司其职。每个人都没有了名字,名字就是号码,我这个概念被摘除了,只剩下了我们。整个世界是个整体,所有的一切都在监控之下。此时的我们可能会想,那不是毫无自由可言吗?但对于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将一切都变成直线,按规则行事就是自由。文章的后半部分写的很精彩,一本小说少不了爱恨情仇,主人公爱上了一个女子,他用了这个我,我爱上她了。表明了这是个个体的行为,同时他觉得自己生病了,得了灵魂病,理想和感性相互碰撞,矛盾且快乐。而那个女子对于他,我读不懂是爱还是利用,如果没有看到作者描写女子被抓后看向主人公的表情,我会觉得是利用,但是加上的描述,我会认为,她可能只是在选择,在大义和爱情前选择了利用一切达到目标,同时也包括她自己的感情。文中的最后篇幅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借助全知全能者的话,让一切变的合理,你实在很难反驳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不可行的。我在这儿做摘抄:“怎么?你为什么不说话?我是刽子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的。”我顺从地答道。突然我又能听清楚他的话了。
“很好!那又如何?你以为我害怕这个词吗?难道你不曾去撕下这个词的外壳,看一看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你记得这个场景吧:在黄昏时分,一座小山上,竖着一个十字架,还有一群人。他们浑身是血,正忙着将一个人钉在十字架上,而山下的另一些人,正泪流满面地朝上面看着。你是否觉得,山丘上面的那些人所扮演的角色才是最困难的,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他们,那么这幕伟大庄严的悲剧将如何上演呢?愚昧的人群向他们喝倒彩。然而,这场悲剧的创造者,正是上帝本人!他更应该慷慨地犒劳他们。所谓最仁慈的上帝自己,不也是将一切不顺从的异教徒投入地狱之火慢慢烧死吗?难道他就不是刽子手?被基督徒烧死的人难道会比烧死的基督徒更少吗?你要清楚,这位上帝,就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赞颂,称他为仁慈的上帝。这是不是很荒唐?不,这并不荒唐。这就是一个用鲜血写就的证明。它证明人难移的本性,即理智。即使在当人还是野蛮的、满身披毛的时候,他们也意识到:对人类真正的、符合几何原理的爱,必然是反人性的,真理的必然特征就是残酷。正如火的必然特征就是灼烧一样!你能找到一种不会烧人的火吗?好吧,你来论证一下,来反驳我吧!”好一句真理的必然特征就是残酷,让整本书都丰满了起来。让文后那个切除幻想的手术显得也没有那么不能接受了。
我很难在读完后评价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不是优于我们现在的世界,但我读完后突然有了个念想,我觉得不管是哪种制度,做到了极致且让世界只留下一个声音,那就是合理的制度吧。就像得民心者得天下,那如果一个人能控制所有的民心呢,那是不是这个世界也就是稳定的。其实民主自由是引导,而专制是强制,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是相同的:统治者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我们读后感 第(2)篇“一共有两个乐园,人们有权做出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没有幸福的自由。非此即彼,没有别的可能。”
“您的情况不妙,看来,您已经有了灵魂。”
对《我们》的关注,一直是弱于《1984》和《美丽新世界》的。大洋国,一个“畸形工人国家/法西斯主义/修正主义”,早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事实上发生了的历史。美丽新世界,技术的“保护”下,于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中堕落,当下也早已出现。看,无论是绝对的支配还是绝对的放弃,对于我们,都不是陌生之物。
不再迷信老大哥的温斯顿尚且能在伦敦的贫民窟中想出“未来在无产者身上”,想到大洋国的贫困、铁腕与好战终究会引来反抗,不会长久。在美丽新世界中,生活本身并未被加以决定,被决定的是人的禀赋,美丽新世界的安排只不过是把自然的不平等极化和固化,但仍然存在着“自由感”和一定的选择权,因此,美丽新世界中的“人”纵然是很不自由的,但这不是被一致化、被拘束,而是形成了自发的放弃,不是由制度去强制而是由人自身去认同,既然如此,就绝不能说,这种认同就会永远存在,这种放弃会永久自发下去。而《我们》中的未来,在这个绝对理性、机械、集体的玻璃牢笼中,物质极大富裕,没有战争、饥饿、贫困,同时以苛刻的集体主义和时间表替代个人选择,连“自由感”也剥夺了。人不再是自为的存在,而仅仅是自在的存在,就失去了为人的资格,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当然了,美丽新世界那是“自由民主国家”人民才能享受的烦恼,有些国家的人民,只能老老实实停留在1984年了。
我们读后感 第(3)篇扎米亚金的《我们》、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乔治奥威尔的《1984》被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我们》是三部著作中成书最早的,赫胥黎和乔治奥维尔创作的后两部作品很明显是受到扎米亚金的影响。这三部作品中以《1984》名气最响,我是顺着《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这个顺序读完的,三本书都是讲今后的世界人们被极权控制,失去自由和独立思想。但是,在一片看似和谐完美的世界下依然有反抗的思想存在。我认为社会永远不会存在终极形态,历史也不会终结(福山在苏联解体后曾出过一本书《历史的终结》他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已经胜出,历史已经终结)。现在看美国的民主在倒退,保守思想沉渣泛起,世界上独裁势力卷土重来,贫富悬殊越来越大,英国脱欧,欧洲右翼势力再次崛起,重新爆发革命并非不可能。就像《我们》中的i330与D503的对话。“无法想象!太荒唐了!你难道没有意识到你们是在革命吗?”n“是的,革命!这有什么荒唐的?”n“荒唐是因为,不能有革命。因为我们的革命——是我说的革命,不是你说的革命——我们的革命已经是最后一次了。不能再有其他革命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n她的眉毛蹙成了一个嘲讽的三角形。“我亲爱的,你是一个数学家。不仅如此,你还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数学家出身的哲学家。好吧,那么,请你说出最后一个数吧。”n“你什么意思?我……我不明白,什么最后一个数?”n“就是最后的、终极的、最大的数。”n“可那是不合理的!数字是无限的,怎么会有最后的数呢?”n“那么,怎么会有最后的革命?没有最后的革命,革命是无穷无尽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