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2-06 10:13:08 读后感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
作者:马伯庸
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正因读透古董江湖的血腥厮杀,更知“鉴宝易,知人难”。国难当头,万马齐喑。一份以友人生命传递的情报、一腔“为国史鉴定,为民族掌眼”的豪情,能否支撑他力挽狂澜,传承为国护宝的千年家训?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在亲王《古董局中局》系列中,这一部和第1部我最喜欢。

主要是喜欢许一诚这个人物:有能力,但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有谋略,但光明磊落,不玩阴谋诡计;心中有大义,有坚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君子之风。

书中的一个故事,我很喜欢:在《秋水篇》里头,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话说在南方有一种鸟,叫作鹓雏。这种鸟极爱干净,不是梧桐树它不落,不是山泉水不喝。正巧一只鹞鹰逮到一只腐烂的老鼠,正要吃,看见鹓雏飞过,生怕它过来抢,就抬头‘吓’了一声,想把它吓走。”

还有就是在这4本书中,作者一直想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在战乱的年代,内乱的时期,有很多文化瑰宝国人没有能力保护,或者没有条件,没有技术保护,甚至被自己人破坏了,还不如放到珍惜这些文化的国家去,最起码,这些宝贝还留存了下来,总比毁了强。作者借年轻“黄占武”的人物表述了这种思想。也想借许一诚之口回答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交待清楚。这的确是非常矛盾的,我在看书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在哪个战乱的年代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我的思考是,这种说法是那些想抢占中国文物的文化侵略者的借口,谎言,如果真的是想帮助中国,如果文化没有国界,他们应该帮助中国来完善,来保护,来研究,而不是据为己有。

当然,在某个时期,中国人糟蹋自己祖宗的东西,非常的无知和可惜,但这也不能成为倒卖文物给国外的借口。

书中人物对待文物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3类,一类以药慎行为代表,认为那就是“物件”,一种特殊的商品而已,对其没有感情;这一类的人可以包括“孙殿英”之流,为什么?因为他们也认为文物只是物,和烟土一样,能带来丰厚的收益;一类以“赵教授”(在其他3部中出现的人物)为代表,“爱物成痴”,可以不顾一切,只要能欣赏物,可以不择手段,牺牲别人,甚至自己;最后一类则是许一诚为代表的“文物文化派”,把文物和中华文化结合起来,和国人精神结合起来。一件文物不仅仅是“物”,更是文化,是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说,更能解决作者提出的疑问,作为“物”,在国外的博物馆还是国内的博物馆,都无所谓;但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则不应该使其流落海外,应该留在它所承载的文化之中。

纵观该系列4部书,亲王在人物的驾驭能力上还是有点欠缺的,主角,配角人物性格都非常单薄,还是主要为故事服务。所以亲王只能是一个写故事的好手。

为好看的故事打3分。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我会觉得作者没写好的原因。

固然也许是真没写好,但也许大多数原因是时代不同,坚守的本心无法从当代体现,唯有民国时许一城的坚持,被放大无数。因那时时局动荡,万事不可一概而论,他眼里有国,却也是随身带着妻子手帕的那位少年。

而许愿的坚守,他本就是一个混在鱼龙之中的普通人,突然被抓起带入一场场局中,无人告诉他实情,他急,于是入了圈套。但这时的时局无非是各大家与老朝奉之间的暗涌,与许一城却是不同。

谁都会喜欢许一城这样的人,但我们却没有太多这样的人。

文中大辅一句”支那人里这样的人太少了“,与许一城的梦境里固执的自己甩手离开对应,我本有些无奈,却又谈不上失望,如果努力付之一炬,何谈理想?

但转头,他的眼睛又变回了原来的清亮和许家人固有的固执神采,精神也为之一振。

这就是许一城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吧。

阿和轩和富老公的死亡,除了唏嘘大概也就只剩一句来世平安了。

他们生错了时代,光芒被掩盖于腐朽落败的宗室之下。

仅仅是被绊住了脚跟。

而宗室那群养尊处优的人,失了性子,也丢了埋在骨血里的本性。

我喜欢那个时代,每一个人的错误放大,都谈不上错在哪里。

人贪婪、无知、有着世界上一切不好的缺点,却又善良、聪明、知廉耻、有自己的坚持。

我也喜欢许愿现在这个安逸的时代。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分派的人同时出现,这是社会的平衡。

我曾经想过如果有一天,世间上都是好人或者都是坏人了会怎么样?

我想我有了答案。

好人终究会有叛徒,坏人同理。

我们无法从一而终,不如顺其自然,坚守本心即可。

但在沈默身上,我却只看到了重压。

他人喜这个地位,有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他持着一个‘稳’字过了大半辈子,身埋半土,丢失的,却不仅仅是自己的年华青春。

药慎行同理,他格局偏小,守着祖上的‘责任’与许一城斗了大半辈子。

百善孝为先,天地君亲师。

随着时间流逝,已经没有多少人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唯有到了需要的时候才偷偷想起,一锤定音。

我讨厌作者笔下许愿身边的爱情,对海兰珠却无法厌恶。

无非是这里的女性都不是傻子。

忠义两难,我们缺少的,仅仅只是危难时刻的那一个决定罢了。

古董局中局3:掠宝清单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读书以前一直不知道清代帝陵均已被盗的事实,这本书看的让人心痛,如同当年读王道士毁掉莫高窟一样。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情绪梳理的过程,我有一定的名族主义情绪,但是相对比很多人,却并不强烈。如果让我选择是让列强盗走,还是让它毁在中国,我会选择让列强盗走,至少前人的文化不至湮灭。

期间看了一部关于西汉王朝的纪录片《帝陵》,历史上的长安城早已不再,而帝国的陵墓却依然矗立。然而中华上下数千年,帝王陵中除了唐朝的有桥陵和乾陵,其他均已被盗,不禁感慨,中华之文明璀璨,有多少就这样随着一代代盗墓人的贪婪而永远消逝,有多少祖先的智慧结晶就这样断了传承。

想象如果没有《诗经》、没有《红楼梦》是多大的遗憾?但是历史是残酷的,我相信有众多的比之《诗经》《红楼》更优秀很多的著作就淹没在历史尘埃中,永不再现……

国之强盛是文明传承的不二之门,100年前巴黎和会,中国尚为鱼肉,任人宰割。百年之后,世界依旧弱肉强食,中国虽历经沧桑,虽仍有诸多不公现象,但愿前途明朗,走过的曲折永不再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