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2019-07-18 01:52:38 读后感
我是马拉拉
作者: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觉得生活艰难的朋友们不妨看看这个传记,互相比较一下,也许会让你珍惜现在的生活。马拉拉生活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边界处,那里战火纷飞,民智未开,女人缺乏基本的教育权利,就连男孩子们从小的教育也是为了打仗,比如学数学,教科书里会这么举例如果10 个苏联异教徒, 有5 个被穆斯林杀死了, 就会剩下5 个。        这是21世纪,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也许咱们国家有些偏远山区也比较贫穷,但也不至于坏到每天见得到枭首,每天听得到枪响吧!按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讲,现在的时代绝对是盛世中的盛世。生活中那些个芝麻绿豆的小事,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n        这本书是马拉拉和一名英国记者的合著,我总是犯这样的毛病,认为本国的事情只有本国人才能叙述明白,外国人有他们固有的偏见。这也是我的偏见!大部分时候,外国人可以更客观的也更真实的还原历史,特别是国外的学者,更严谨。       对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利班这些有想了解的同志们,可以看看本书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马拉拉,一个出生在巴基斯坦边界的19岁女孩。她倡导女权主义,呼吁人们去平等地享受教育,却不料在她15岁那年,遭到了塔利班的枪击。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背井离乡,来到英国。
本《我是马拉拉》,是她的个人自传。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真实中带有几分幽默。当她独自面对塔利班武装分子时,毫不退缩,挺身而出;她拒绝沉默,为教育而战。
常言道,有些人注定是伟大的,马拉拉就是其中之一。总的来说,书中有几个篇章描写的还是比较细腻,推荐三星。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一本记录马拉拉在艰难的处境下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用自己的努力以及文字发声的书,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很难想象跟我们同处一个年代的女孩,看着暮光之城,喜欢朱莉,在那样的国家,在极端分子的威胁下,在恐惧中战战兢兢的抗争。受教育是当地很多人的奢望,但对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应该更好的珍惜么!塔利班的一颗子弹没有结束她的生命,把她送上了国际舞台,也给了她第二次生命。马拉拉这样描述她差点为之丧命的梦想:“每一个家庭,每一条街道,每一条村庄,每一个国家都能和平——这是我的梦想。我希望世界上每个男孩与每个女孩都能接受教育。”只要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世界。在那样糟糕的国家,却有这样勇敢的女孩,youre amazing!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