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死水微澜 读后感(3)篇

2019-01-03 23:09:54 读后感
死水微澜
作者:李劼人
李劼人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被郭沫若称颂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本书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死水微澜 读后感 第(1)篇

【34】死水微澜 李劼人


整体评价:


阅读难度:




①【读前感】如果有人问我最想去的城市是哪个,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成都。因为那里有我毕生之偶像诸葛亮的祠堂,有曾经无辣不欢的我喜爱的各种辣食,因为九曲盘桓的蜀道……但对于成都,我十分憧憬,却终究不非常了解,就是这本号称填补了上世纪初中国民间万象的书,也填补了我脑海中对于成都的空白。


②小学,初中,高中,所有的近代历史课本中,都详细描写了近代清政府是多么腐朽无能,但却很少向我们讲述普通人,无论是空间上还是阶级上都远离历史舞台的人们是如何应对当时的东西方冲击的。本书的时代为1894年到1901年,即甲午年中日战争以后,到辛丑条约订定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最底层、最偏远的人的生活,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政治上的影响呢?从本书来看,除了教会的影响之外,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些把当时中国搅得地覆天翻的事件,对于这个四川小镇的影响几乎为零,不由得不让我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写“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从这一点说,就算说天回镇是世外桃源也并不为过。只是,小说写到1901年便戛然而止,倘使能再往后写十年,我们便能知道历史课本中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的描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否为真了。


④【文学比较】都德的《柏林之围》小说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主人公将普法战争的战况完全反转过来讲给她的父亲,一个病重的法兰西军人,在她的描述下,巴黎之围变成了柏林之围,而病榻上的老军人直至去世之前一直对此深信不疑。这一构思不可谓不精巧,但也很可能是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很可能也包括通讯和谣言都极其发达的现在)的普遍现象。如本书中,天回镇对于八国联军侵华之战况的传言便一再反转,假消息无法证伪,真情报也不能证实,一个在我们后世人看来无可置疑的事实,在当事人眼中却是那样的扑朔迷离。


“当义和团、红灯教、董福祥、攻打使馆的消息,潮到成都来时,这安定得有如死水般的古城,虽然也如清风拂过水面,微微起了一点涟漪,但是官场里首先不惊惶,做生意的仍是做生意,居家、行乐、吃鸦片烟的,仍是居他的家,行他的乐,吃他的鸦片烟,而消息传布,又不很快;所以各处人心依然是微澜以下的死水,没有一点动象。”

死水微澜 读后感 第(2)篇

中国现当代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白话文长篇小说。国家残弱,列强欺压,邓幺姑一心想嫁成都去,却嫁给了天回镇有铺面的蔡大傻,蔡大傻本分温顺,有个混袍哥的老表罗歪嘴护佑,罗歪嘴是嫖一生,不把女人当成过日子的伴侣,只道是顽,却和蔡大嫂互相勾搭上,而且是明目张胆的。后,罗歪嘴设赌局坑了顾天成的银子,引发顾一系列的灾难,顾天成加入洋教企图报复,让罗歪嘴入局,遭到官兵搜查,罗歪嘴潜逃,蔡大嫂夫妇无辜受窝藏之罪,遭到暴打和关押,后顾天成设计捞出蔡兴顺,条件是蔡大嫂嫁给她。蔡大嫂出人意料的答应了他,她想着顾天成是她今后生活的靠山。文末最后,邓老爷说时代变了。。。蔡大傻代表着当时有苦难言守本分的老百姓,蔡大嫂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惜打破伦理纲常,顾天成抱洋人势力,最后坐享其果,时代真的变了。

死水微澜 读后感 第(3)篇

看完了,小说直白、接地气,人物活灵活现,敢爱敢恨,可能是四川人性子耿直吧。 方言很多,基本靠猜,内容不剧透,自己读

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与此小说浑然天成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