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安妮日记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2019-03-05 11:51:23 读后感
安妮日记
作者:安妮·弗朗克
13岁生日那天,安妮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一小部分外,都写于隐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写给女友凯蒂的书信形式写成的。 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安妮在日记里表达了她对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热情活泼的天性、不为人知的写作才华以及初生的爱情等。书中描绘了充满阴郁、恐怖、淘气、梦想与成长的安妮的世界,引起人们对战争与人性的思考,和对密室青春的爱怜。
安妮日记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读这本书的时间,花得比较多,大概八个小时了,读得也比较详细。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犹太人比较好奇,另一方面是因为安妮的优秀,促使我想要细细品尝这本书。

  • 看这本书封面,第一个眼觉得:哇!这个小姑娘的笑容真美,有个深深的酒窝。后来在书中看到安妮说:她的笑容是她唯一美的地方,小酒窝也是与生俱来未来美的地方。她真的太谦虚了,她是那么美,由内而外,气质俱佳,五官精致,睿智又充满魅力。
  • 因为她的优秀,我的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我渴望了解犹太人,我渴望了解这个伟大的民族,于是我很快就入手了牛津通识中关于犹太民族的这本书![偷笑][偷笑]因为安妮,我对整个犹太民族都抱有崇敬的心理。她是怎么优秀的呢?我来简单描述一下。第一,她虽然刚写日记的时候,才13岁,但是她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拥有独立人格。她知道她有独立的思想,这是我们现在很多成年的孩子,可能都做不到的。所以我敬佩她,佩服犹太人的教育,喜欢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第二,安妮爱看书,甚至在密室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备受身体精神的折磨之下,还是坚持不断学习。反观现在中国的社会,我不想以偏概全,我就举例说一下我的周围的人看书的习惯。不少同学看的书是言情玄幻的,除了这些他们似乎看不进去。我不是说这些书不好,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是和安妮13岁时读的书相比较,这些书的层次不太一样。我个人认为,我们还年轻还小,更需要向安妮一样多读一些有用的书。什么叫有用呢?我个人认为关于历史传记,普通受伤的处理方式,日常保健,一般疾病的数据,常用中药的分类等书籍,都是相当不错的。正如安妮所言,年轻的时候多看些书,到了八十多岁,我大概是个健谈的老太婆。很心痛的是,安妮只会到了最美的年纪,就去了天堂。希望在天堂,你不再孤独,好朋友,安妮。我们每个人都是凯蒂,每个凯蒂都爱你、敬佩你。
  • 接下来说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关于战争的感受。因为战争,安妮那么优秀的孩子,被毁灭了。在日记结束前的一刻,安妮还在分析着自己的“矛盾体”,她是那么欢快,在被捕的那刻,她一定很害怕吧,希望在天堂,她再也不需要学会恐惧,希望她每天都能展露出她温柔的小酒窝。真的很庆幸中国至今还是那么和平,希望战争永远不会再来。温暖的阳光,雨后湿润的青草香,透明晶亮的雨滴,甚至冰冷的寒风都是密室里的安妮最渴望的,她说人活着是那么幸福,因为可以接触到温暖的阳光,有了阳光生命就有延续的希望,这是多么美的生命的宣誓。也许只有体会过战争的人,才能说出这么深刻的话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日记到安妮更多地关注内在自我时戛然而止。因为是日记,更细腻更真实,所以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战争(并非直接的战场描述却侧面表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恐惧与苦难),关于亲情、友情,关于犹太民族的生活,关于一个少女的自我成长。

   战争究竟带给了人什么,一个个如安妮般内心丰富可爱伟大的生命陨落。安妮原本可以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并且努力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可是,她却只能在密室中,连抚摸微风、拥抱阳光都成为奢望。她对战争的思考:“其实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是掩藏着一种想要毁灭一切的欲望,一种屠杀、残害和毁坏的冲动。只有经历了整个人类的沧桑巨变,一切人类自己建造好的、开发出来的和成长起来的东西统统被毁灭,然后人们才会暂时搁浅这种战争的欲望,重新开始建造他们的生活。”难以想象,一个14岁的小女孩对于战争,对于她所处的世界有多少疑惑与无奈才发出这样深刻的感慨。关于人性,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知该如何说个所以然,只是即使在那个纳粹横行霸道的年代依然有善良的人们坚信人人生而平等,依然奋不顾身地帮助遭受苦难的同胞。

   很欣赏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家庭氛围和教育模式,他们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坚持读书与学习,在任何节日里,最好的礼物都是书本。安妮说他们是有信仰的人。他们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安妮与爸爸的书信交流,凡达恩家庭与安妮家庭的矛盾与谦让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精致态度都使人更加了解犹太民族,也更加欣赏。

   其实于我而言,日记最吸引我的便是安妮的心路历程了。安妮从开始的叛逆到后来的自我审视,她追求自我的独立,想做不一样的女性(一如《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看到安妮的日记就如同看到曾经的自己,在矛盾乐观中摸索前进。她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张牙舞爪,一个自我沉静深刻。我不禁会想,如若安妮的生命得以继续,她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如果安妮在集中营中可以写日记,她一定会更深刻剖析自我与人性,同样的,她也依然会对战争结束心怀希望。

    该可惜还是遗憾,一个精彩的生命没来得及绽放更多的光芒。


    

安妮日记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纸质版的书几年前女儿在身边的时候买得,睡前陪她读书一起读了几个章节,想想那时候她也是跟安妮一样的年龄。随着她远离家乡出门读书,我也因为这本书开始比较稚嫩的文笔没有再继续读下去。前一阵看看美国电影街头日记,讲得是一个女老师用引导阅读理解方式把一些被其他老师都放弃的一群学生引领成材的真实事例改编的电影,其中安妮日记这本书就是老师推荐给他们的第一本书,也是这些学生喜欢上阅读的开始。于是又打开电子书,重新认真阅读。已经了然于心的故事结局,还是被戛然而止的日记搞得伤心不已。尤其日记后期的内容,已经相当成熟深刻,不再局限于小女生的流水账,而是有了深度思考反省,也让阅读中的我重新审视当面的我,以及理解在孩子角度去理解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艰辛。倘若安妮活着,一并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即便如此结局,谁又说不是呢?n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