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读后感(3)篇

《穿布鞋的马云》,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感觉很low,要不是奔着王利芬的名头,估计真不会去读。但读开了就根本停不下来,读开了就释然了。穿布鞋是因为舒服,穿布鞋是因为打太极方便,而阿里巴巴的帝国就出自这个穿布鞋的马云之手。从白手起家到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一路走来虽历尽坎坷,最终他站在历史的桥头堡上叱咤风云,在我看来,一是有前瞻性的战略目光,二是说干就干的行动力和极强的环境适应力,三是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浪潮来了,他把握住了,并在失败中摸爬滚打并实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马云曾说:不出10年,网商将干掉实体,实体店会全部消失;结果不到十年,阿里就投资了诸多线下实体店),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全书共29章,概括起来就是1+27+1。这本书创作的初衷,阿里的27个节点和马云的一篇演讲。阿里从初创到上市,王利芬总结了27个重要的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是关乎阿里生死存亡和发展壮大的节点。在我看来,在这27个节点中,最重要的有这12个:1是蔡崇信的加盟。这使得阿里在投融资方面如鱼得水(这就像是刘炽平对腾讯的加盟)。2是软银对阿里的战略投资。他不像其他投资人一样干涉经营,、鼓吹上市、套现走人,而是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但却给阿里最大的自由。3是大战eBey。淘宝之所以能够胜利,一方面是eBey的轻敌,更重要的是这战关乎淘宝的生死存亡,所有人都全力以赴,破釜沉舟(有点腾讯大战微软的味道)。4是创立支付宝。这不仅解决的是简单的支付问题,更是打破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当时阿里可是冒着坐牢的危险的(因为没有相关的牌照和监管,更没有历史可以借鉴,这让银监会和国有行很慌,怕动了自己的蛋糕。想起了马云当年的那句豪言壮语: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5是收购雅虎。用马云的话说是当时经验欠缺,国际化的意愿迫切,步子迈的有点大,导致收购花费巨多却整合的不好,但放到现在还是会收购。5是成立事业部。从淘宝到天猫、一淘,再到七剑出鞘,再到25个事业部,阿里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但是从适应后期的发展和所获得的经验来看,简直是物有所值。7是成立阿里云。这是马云前瞻性眼光的具体体现,这不但能够服务于其他事业部,更为作为现今最重要的资源数据的采集和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8是造节“双十一”。就现在的销售数据来看,不仅成就了国内销售之最,更是成了全民消费节并被各大销售商效仿。9是合伙人制度。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是保证内部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这也让他与港交所无缘,这是中国的一大损失。10是菜鸟网络的创立。这又是马云的一大手笔。他那种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武侠情怀在这儿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不仅是关乎淘宝的事儿,更是关乎全国乃至全世界物流的事儿。11成立余额宝(后面发展出了蚂蚁金服)。这是一改变银行的利器,使银行不得不反思,变革,成为一真正的服务性行业(以前是事难办,脸难看)。12上市。马云说,我们的目地不是为了上市,上市是为了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些人创业是为了赚钱,有些人创业是由于兴趣;有兴趣的会任劳任怨,竭尽全力,圈钱的只会见好就收,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成立阿里巴巴这样的世界级大公司,而有些人只会去卖地沟油。我们需要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更需要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家。这样我们的国就更厉害了!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读后感 第(2)篇哪怕站在上帝视角,你也会为马云的坚持和超前眼光所震撼,甚至怀疑他真是个外星人。
但遗憾的是他并非平民家庭出身,车库创业的前提是你得先有个车库。
俞敏洪曾感慨说,他欠缺了一份马云那样的自信——老实说,农村出来的孩子不自卑就很了不起了——所以马云不仅能当上校学生会主席,还是杭州市学联主席。
官二代富二代其实更容易成功,更高的眼界、父辈的资源人脉,以及更多的试错机会和退路……这一切对于创业者而言太重要了,王利芬老师也直言,创业者要先活下去。
曲线救国也是救国,曲线梦想也是梦想。
看完本书,你只能感受到jack ma的高瞻远瞩和遥不可及,可能还不如多看两期《赢在中国》来得实在。受限于个人经历,对书中有些观点也还存有疑问,但这本书大概和毛选一样,心情想必是复杂的、澎湃的,那就极好了。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读后感 第(3)篇教师、翻译社、卖花、创业,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余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