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300字(3)篇

有点长,慢慢品读。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他瘦小清癯,目光炯炯,闪烁着无限的光彩与生机。她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还不失娇俏可爱的活泼劲儿。当时年少轻薄衫,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家乡、文学,抑或不着边际。杨绛听着钱钟书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只觉自己的心,在他诙谐幽默的谈吐间柔软一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对南国才子佳人,醉在暖暖的春日芳菲中。他急切地向她解释: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而她也慌忙澄清: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
有个倔强的女子曾深情缠绵地唱过: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在最美的岁月流年里,遇见那个对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我笑若桃花,只为初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心语微澜,轻漾缱绻,文学在两人之间架起爱的桥梁,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帮助,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他们相识相知,一起徜徉书海,只是举手投足的一个微笑,便会满心的宁静。
有人说,是季康的爱,激发了默存倾泻而出的创作热情,也有人说,正是因为这相知相恋,他的思维才格外敏锐清爽。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并没有外人知道。只是,他们同在清华大学的那段日子,从钱钟书手中流淌出的锐利文字,数不胜数。
神秘主义需要多年的性灵滋养和潜修。不能东涂西抹,浪抛心力了,要改变拜伦式的怨天尤人的态度,要和宇宙及人生言归于好,要向东方和西方的包含着苍老的智慧的圣书里,银色的和墨色的,惝恍着Rabbi的精灵的魔术里,找取通行入宇宙的深秘处的护照,直到──直到从最微末的花瓣里窥见了天国,最纤小的沙粒里看出了世界,一刹那中悟彻了永生。
她是他的陪伴,而才思敏捷的他,也是她一辈子的骄傲。他的才子气质和名士风度,给他们的爱恋注入了独特的浪漫和风采。文采斐然的他为她写诗,为她送上一篇篇撩动心弦的情书。
他曾不无玩笑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原来,他竟然在一首情诗里融入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真真俏皮古怪啊!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邂逅一段深情,默契十足,甜蜜无限,他们又怎么会被这暂时分离的感伤冲淡。
只要把爱放在心间,便是阳光普照的六月晴天。
一曲离别胭脂泪,残雪断桥人未归。青春是自由奔放的生命之泉,爱情是点燃激情的明媚阳光,只是当一切邂逅离别,这青春,这爱情,或明亮,或丰盈,也缀满淡淡的忧伤。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个悲情的南唐后主曾如是吟叹。是啊,离别总是伤感的,风乍起,满眼惆怅……
不知是谁说过,最美的故事莫过于初恋,最美的画面莫过于初见,而最美的文字莫过于情书。他与她,是最美的初恋,有着最美的初见,而这所谓的初离别,也更多添了几分想念。那么,就让这满满的想念化作细水长流的文字,隽永成最美的情书吧。
鸿雁纷飞,字语传情,他们在书信往来间谈情说爱。情书,是他们最私密的爱之倾诉,只是有时候,在喜欢打探隐私的家长面前,便没办法那么私密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钱钟书与杨绛,虽然是自由恋爱,但还是颠颠倒倒地遵循了旧时之礼,订婚礼便水到渠成地来了。
在杨绛眼里,他们的订婚是滑稽的。明明早就相识相爱的两个人,明明双方家长都已肯定认可,偏偏还要钱父带钱钟书上门正式求亲,并且还要请出两家都熟识的亲友做媒人,然后便是订婚宴。
什么是爱?
有人说,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丝毫也不期待等值的交换。
而对于文学,钱钟书曾这样说过:不在其体裁为抒作者之情,而在其效用能感动读者之情。某些程度来说,钱钟书这句文学之论,便是爱之断言。
不在为抒作者之情,而在感动读者之情。爱与感动,是文学无法剥离开的主题,因为文学是感性的,不只是些研究与论断。什么是爱?爱在感动所爱之人的一片情。
他思念着那个在清华大学孤独求学的女孩,他知道,这个女孩也在思念着他。初恋的人儿,总是有着依依不舍的离愁,以及缠绵悱恻的思念。
钱钟书为杨绛所写的《壬申年秋杪杂诗》,字里行间都是他对那个所爱女子浓浓的思念: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海客谈瀛路渺漫,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神山远,青鸟殷勤枉探看。
他言:远道栖迟,深秋寥落,然据梧,悲哉为气;抚序增喟,即事漫与,略不诠次,随得随书,聊至言叹不足之意。欧阳子曰:此秋声也!更深露重的寥落深秋,回忆总是不听话地跑出来,吐出思念的茧,将心细细缠绕包裹。原来,他是如此地挂念她。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在这样寒冷寂寥的秋夜里,他终究是抑制不住思念的潮水,思绪万千……
他是才子,经过爱情的洗礼,他更成了多情的才子。情到深处,文思飞扬,他的一首首情诗,将华美的文采与真挚的情感完美糅合,成就了浓厚感人的几句诗,一段情。
张爱玲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那个想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她便成了他心里割舍不下的情意。
无人不醉的美酒,无人不醉的爱情。
情不醉人人自醉。分别不是停止,是蔓延,如藤蔓布满全身每个细胞,渗透血液。那么,就让这无处安放的思念,伴他入眠。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爱情,原就是杯香醇的烈酒,浅尝则醉。那么,就这样,醉倒在爱的时光里吧。
又是相思,如水般滑过琴键,不经意就泻了一地。就在那被静谧包裹的深蓝夜色里,轻酌小吟,任层层叠叠的回忆泛滥,任真真切切的思念,逆流成爱的海洋。
爱人与知音
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有人说,如果没有刻骨铭心地爱过一个人,便写不出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
他们是爱人,也是知音。他的首首情诗,都因着对她浓浓的爱意,而她经过漂洗的本色小说,多多少少也因着他给的爱情滋味。
天长地久,细水长流,这是杨绛想要的圆满爱情。他们订婚了,她便是他未过门的妻,只是热恋还未退潮,他们就分隔两地,只有回忆与书信的只言片语传递思念与情意。还好,上苍对他们也算仁慈,相见的机会就这样来临了。
如何欲话经时别,舌南蛮意未伸。
或许,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相爱的两个人,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默契的眼神。
只是欢聚的日子总是走得太快,转眼间,十几日的京华之行便走到末尾。行了这么久,看了这么多友人,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杨绛。欢愉太短,对相爱之人而言,相聚的时间怎么着都是少的,她陪他重游北京的名胜古迹,把分分秒秒都过得充盈。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这是钱钟书在他们同游玉泉山时所作的诗。这里的泉水澄洁似玉,这里的山麓沉寂幽深。两个同行之人,久坐门槛上,相顾已忘言。明天即别离,那就这样坐着吧,珍惜眼前时光,听清泠泉水轻叩,看细水长流。
他们是爱人,亦是知音。一个眼神,一个举手投足的动作,一方便能读懂对方心意。
许你一生
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
大器能成由早慧,人谋有补赖天工。
源深顾赵传家业,气胜苏黄振国风。
悲剧终场吾事了,交期两世许心同。
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他们都是无锡有名望的书香门第,钱钟书又是钱家长房长孙,自是一片锣鼓喧天、亲朋满座的热闹场面。连街坊邻居都聚在门口交头接耳,脸上带着羡慕的笑意。
在全场亲朋嘉宾的祝福下,这对自由恋爱的新人挽着手缓缓入场。新郎身着黑色礼服,新娘身披曳地婚纱,他们是俊男美女,郎才女貌打扮得很是漂亮。这是属于他们的婚礼,一辈子只此一次。
他是夫,她是妻,他们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双夫妻。
天赐一对佳丽,或许上苍只是用温度表达自己对他们结合的热烈祝福。
于千万人之中,于千万年之间,一抬眼,便认准彼此的如花笑靥。只是这一刻,他终于娶了她,她也嫁了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只余一句诺言──愿倾尽天下,许你一生!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300字 第(2)篇这本书是深夜偶然所得,被美到让人窒息的文字吸引,被这文坛伉俪的旷世情缘所感动。相遇相知相爱相守,谁能说你不是为了她而来呢?
《圣经》上说: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读后感300字 第(3)篇从钱钟书出生的民国,出国留学到二战爆发,国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等特定历史时期,以前都是笼统的理论知识,现在跟着钱钟书杨绛走过了这段历史,体验了那个时期的美好和辛酸,真真切切。
文中读到他们的亲情着实叫人羡慕,三口之家,没有锦衣玉食,甚至可以说是坎坷不平,到了钱杨夫妇晚年熬过了文革才算是有了安稳的家,却始终在他们心中有个无形的家,不是房子,是一家人的牵挂。
如今,钱钟书离世已经二十多年,女儿钱媛也早于父亲一年离开,杨绛自己一人走过了二十多年寂静的晚年,走过朝代的更替,走过了时代的变迁,走过了世纪交换。人生啊。生命自是如此,不需强加苛刻,顺其自然,人生活到了一定岁数也就看淡了看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