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 读后感(3)篇

对于《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还是有很多惊喜,因为在这么长时间内,对于这本书只是“只闻其名”,却没想到要静下心来读一读。它不仅仅是鲁滨逊的荒岛求生记,也是鲁滨逊自我心灵的内省独白,从一个冲动冒险的少年,成长为理性信仰的成人。冲动冒险的少年,受控于情绪,这情绪虽然没有对外人爆发,但是对于自己的父母的劝导,确是非常的抵触,最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未来是未知的,这未知吸引着少年多少色彩斑斓的向往和梦想啊,这种激动和行动,是少年最宝贵的财富。从清澈见底的小溪,一路在起伏不定的山谷中流淌,奔流成浩荡的大江大河,最终汇流成浩瀚汹涌的大海。犹如想顶峰攀登,一览众山下,但脚下方寸之间,还是一片可以站立的土地。鲁滨逊冒着生命危险去探险,在无人荒岛生存,一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旦踏入梦想的境地,就会除却梦想时刻那感性的激动和雀跃,而是面对现实的冷静和理性。这种感性和理性的转换和变化,是一个人从往外转而向内追求的重要时刻。“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心中的激动和忍耐,时时刻刻在煎熬着自己,这就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写照吧!n我对于西方的宗教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耶稣替人受难,则人要信主”这样的思想确是不认同。作为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集合体,都会做些错事,去忏悔,去纠错,都是需要自身去反省修炼,不能够将这种错误导致的惩罚要“他人戴过”,自己要有承担自己过错的勇气,不能够将这种命运交于他人的手中。有很多宗教,是将判断的能力交于他人之手。科学,是将命运交于人类的手中。在中国发展的佛教(因果轮回,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最终将这种内省的力量交到人自己的手中,这与物理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致的。所以,在书中,对于鲁滨逊所言的信仰,并不认同。不过,这是当时1719年的作者的观念,现在西方的宗教,应该也会有很大的发展了吧,希望以后去了解和认识。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非常有节制和计划,冷静的对待发生的一切,感觉不到梦想的激动和飞扬,大部分都是蓄势待发的隐忍、准备,偶尔的放松,也是短暂的、平静的,这也就是人生的写照吗?n农业社会,如果自然资源充足,自然可以这样生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天生天养,加上人自身的奋斗。当鲁滨逊自己拥有充足的资源,也没有其他人来竞争的话,这样的生活,自然是好的。但是,他也是时时刻刻防范着战争和杀戮,对于资源的拥有,是争斗的前提吧n从自然的、温暖的父母怀抱中成长的孩子们,要经历多少的风雨和残酷的经历,才能够成长为战士呢?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父母的怀抱又能够护佑多久呢?n“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成长于大自然,也受制于大自然,幸运与无奈,都是从心而出吧!n如今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与鲁滨逊何其的相似呢,需要为前路探险,需要稳扎稳打,需要去了解环境的状况,天气的规律,感性指引了人类向前的勇气,理性给与了人类实现梦想的勇气和力量!n从年代来讲,16世纪的《鲁滨逊漂流记》已经给了西方500年的梦想和勇气的力量了,而中国也才用了100年的时间与西方站在同一个世界的框架中向前奋进,希望中国稳扎稳打,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跨越。社会就是丛林,抱有梦想的激情,也充满理性的力量,才是未来发展的保障。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述一下心情吧!n星辰与大海的跨越,不是你与我之间的距离,而是我与你的融合,飞扬的翅膀仍在,只因是站在坚实的大地上,雄心仍然在燃烧,天空还在头顶,那就是最终的方向。
鲁滨逊漂流记 读后感 第(2)篇第一次读鲁滨逊,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着迷于鲁滨逊的海岛冒险故事,憧憬着在一个无人居住且物产丰富的海岛上的自由生活,甚至对取之不尽的葡萄干和陈放多年的甘蔗酒垂涎三尺。能占有这样一座小岛,大概是每一个男孩心中的梦想。当然,男孩毕竟还是孩子,怕是根本读不懂鲁滨大段大段的自我诉说。
当鲁滨逊一次次违背父亲忠言陷入困境之时,总会发自内心的自我忏悔,并对自己放弃安稳的中产生活悔恨不已,但事后,所有的忏悔都随风而逝。即便后来在海岛长居的时候,在遇见食人族后,鲁滨逊同样对以往孤独但衣食无忧的生活无比怀念。这一切都像极了围城的故事,并让每个人都产生了心里的共鸣感,这也是儿时所无法读出的内涵。
实际上,鲁滨逊的故事并非仅仅对人性心理的讨论与描述,更是作者迪福对新教派的赞美和歌颂。鲁滨逊在沦落荒岛期间,从未沉迷于享乐和休闲,并严格计算着生活的节奏和生活资料的安排,这种精神正是新教徒所推崇的理性主义。马克思·韦伯更是视其为新教伦理的灵感来源。也正是这种新教精神,为英国人注入了进取精神,并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世俗生活与市场和经济,并让英国走向全世界。
其中所涉及的殖民与道德问题,书中都进行了刻意回避。但是鲁滨逊本人利用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发家致富的故事却无法被改变,即便是鲁滨逊重回英国后,依然靠着奴隶制赚取了巨额财富,这在新教徒鲁滨逊眼中,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鲁滨逊漂流记 读后感 第(3)篇放弃成为中产阶层的各种可能,孤注一掷要去航海,命运多舛,航海期间三番四次的遇到事故,当了二十几年的野人,期间自我反省,从无宗教信仰到有宗教信仰,精神上获得寄托。靠上帝加持和庇佑,通过一双勤劳的手打造一座孤岛活成了“皇帝”,获救回国,应了那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运财运连连。
读此书适合人群,宅人或者觉得自己没啥运气或者某一些当面有失败者,通过阅读“倒霉的鲁滨逊”,做对比能有所启迪并获得前行的力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