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心经随喜读后感(3)篇

2019-03-10 08:21:27 读后感
心经随喜
作者:胡兰成
胡兰成亡命日本,1966年应邀在名古屋讲述佛教重要经典《心经》,这段期间,他流亡如新,生命亦彷佛在萧条之境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生机。胡兰成讲《心经》,彷佛是在聊生活、谈时局、说历史、观赏艺术,但谈着聊着,却又印证了佛法不离人生。此书是胡兰成不世出的日文著作,孕育了他之后写作《禅是一枝花》的思想核心。
心经随喜读后感 第(1)篇

《心经随喜》,4.8万字,阅读时长4小时

      短短的一本小书,很快可以看完。本书是根据50余年前,也就是1960年代胡兰成在日本的《心经》讲义录,近几年通过日文翻译而来。

      此前因着读张爱玲的书,知道了胡兰成,也存了几本胡兰成的书,但一直未读。这本却成了所读的第一本胡兰成的书。

      心经260字,讲义4万多字,讲义内容多通过解经,结合作者的对中日文化、社会的一些见解而成。类似主题散文,或随想。

      心经的大部分内容能勉强背得下来,但理解程度很弱。读完此书,理解和吸收效果很一般,所以书虽短,过程有些煎熬。很多文字,只是在读而已,没感觉,看过去就是看过去了。感觉主要原因有三:

      对心经的理解本来就有些难度要求,薄弱的佛学知识和基础,突然接触一时难以克化。讲义录内容中,有很多部分胡兰成是结合中国和日本文化来解析的,对日本文化和历史的不熟悉,也限制了对讲义内容的理解。最后,胡兰成是个有很大争议的人,书评中十有六七都是骂胡为汉奸卖国贼的(当然,很搞笑的是,甚至有些人是说胡兰成是负面人物,所以干脆不看他的书了。这些奇葩也来追评书籍),由此先入为主,反而看书过程中对内容也是怀着挑剔和谨慎,减弱了阅读应该适应作者思路去理解的效果。

      总之,读闭后对本书没法评价是好是坏。可能得日后对心经、对胡兰成两个方面有更多的了解后,再来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更明确的观点和结论吧。是为一得罢。

心经随喜读后感 第(2)篇

虽然我还没有看这本书,但是看了书评以后心情就比较复杂,都不敢去碰这本书,更何况还是我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方面。以下是一个书友的评论,看得人心惊胆战。

既像是在看一册有关佛经的书,又像是在看一本为日本歌功颂德的册子,通篇为了歌颂日本文化,日本天皇,用中国的经典文化为日本文化做陪衬,为了溢美而溢美,完全忘了日本文字的起源,完全忽略了心经的经典之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以谈心经为名,使歌功颂德之实。众所周知,佛教在引入中国后,是过了几个世纪才经由朝鲜传入日本,既然如此,何来观音菩萨本是日本妙庄王三公主的传说,作者传统学问功底深厚,这点常识想必应该知道。书中两次提到文天祥,也认为是忠诚的楷模,天地无私,作为一个亡命之人,也透露了深深的矛盾心理。喜佛之人,尽可忘掉作者的国籍,阅读时做到不嗔不怒,也算是一种修炼。

心经随喜读后感 第(3)篇

读到一半,硬是觉得奇怪了……

为什么全篇每讲到一点都要提上个日本的文化理念是如何,都要介绍一下日本在佛教方面造诣是如何深,日本人的文化如何温良恭俭让,whats fuck?这是个中国人写的书吗?倒像是个日本人在宣传他们的文化是如何优秀、如何能代表东方一样。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求助了度娘发现,原来胡兰成是个大汉奸啊!哦(坏笑脸)!!!这就妥了,一切疑问都解决了。

我们都知道,日本的佛教(学)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文中的佛教内容却很多举例是日本的,给人感觉中国的佛学倒是从日本学习的,还不及日本的发展程度,这就好比说爹长得真像儿子!

我们中国人写的佛学的书多的很——请原谅我是个狭隘的人——我无法忍受阅读一个汉奸的书,草草略过都算是对他写书的尊敬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