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读后感(3)篇

在没有任何了解和预期的情况下,仅带着据说他才情了得的好奇翻开的这本书。开篇即被胡兰成的优美文字所吸引。惊艳于他解说的白蛇娘娘、故土风情、童年时光,也敬重于他对发妻的情谊,对爱玲的仰慕,可是自他去武汉后与护士小周生情以后就开始为爱玲心生抱不平,直至与斯家姨太、日本友妻一枝后几欲弃书,对他平淡描述日军暴行几近愤慨,直到最后却被黑帮遗孀佘爱珍的传奇扳回一点印象,看完觉得余音缭绕,竟然又倒回第一章重头读了一遍!经常我们说什么品都如人品,可是看胡的文字也许最好将文品和人品分开。人品我们不甚了解,也不知传说与文字透出的真假,但文品看得见。如编者在跋中说著名诗人柏桦先生说:“胡兰成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又说“胡也是人品人格的照妖镜”。又写“胡先生写《今生今世》,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处处有着欢喜。民国乱世,虽跌宕起伏,但在胡先生的追述里,却到处充满惊艳的故事,一路皆是悠悠人世”。对此评价深深同感。最爱“韶华胜极”一章,再读更觉美妙。他笔下如长镜头般展开的故乡浙江的风土人情实在悠远绵长,应为经典的民俗民风志,可单独拿出来阅习。采桑、制茶、清明端午过年的各种年节风俗、民间传说和戏文重说、暑夜秋蝉、父母养父母各亲友的身世浮沉……一一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岁月静好、人世悠悠。“有凤来仪”中对民间婚嫁的描述叹为观止。“民国女子”自是他对张爱玲最吸睛的体会。对武汉大轰炸的记录犹如身临其境……“民国以来,至于今天,是要有一全面的反省。我写《今生今世》是为此。盖文明生于格物,而历史要能打开,人世的现实即是解脱。然亦诚如兄所言,‘不知者读之,只是羡慕你老婆多’,我亦开心好笑。世俗之人,但能读之不生厌倦,此即其中必有知之者了。”对胡先生给友人的信中所说的“全面的反省”,并未感觉深刻,许是文字的隔膜还是他有意的模糊,一直不得理解他的思想形成、政治立场和文化主张。初读的确感叹的是胡先生的撩妹技术堪称无双!细数书中所写他的女人:民间发妻玉凤、一带而过且生儿育女的慧文、旷世才女张爱玲、普通护士小周、斯家姨太秀美、日本友妻一枝、黑帮遗孀佘爱珍……类型之广、或无缝衔接或并行发展,且每一位都谈婚论嫁、真情款款、并无欺瞒,也每一位都对他情真意切、倾其所有,真是无愧风流才子之称号。尤其是他在天涯逃亡路上仅用八天就把斯家姨太撩成妻、在日本收到张爱玲的借书信后又回信撩拨之举,让人瞠目。胡先生自认“我之于女人,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知”,不得不说,他对玉凤,对爱玲,对小周、对女性对他的心思、心绪的描述实在是懂,况是她们自己也表达不出来。他自比贾宝玉,小名蕊生,还真是应了一生花心。可是,作为女人,终是不能认可和理解这样的滥情,所以才有张爱玲的清坚决绝。但我读至最后也没心生厌倦,是不是又是他所说的“知之者”了呢?我又觉不是。或也仅仅只是被他的文字功力所折服,更有疑惑的是,无论在怎样的时期,逃亡也好、乱世也好,他都得友人帮助、女人眷顾,抑或也是因为他的人品魅力?“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胡先生多次引用此句,我想这也是全书我最喜欢的基调:乱世悠悠,人世悠悠,入世真情付,出世隔座看,不伤不怒,透出光明喜气。但终因不喜真真假假的滥情,必得扣掉一颗星。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读后感 第(2)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灭亡的国家。然后,年近半百的我,如今很难感受到文明古国的气息。我想,也许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49年全国解放后社会主义改造,7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以及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使我们有了这样的感觉。最近读了《南渡北归》《台北人》,看了电影《无问西东》,特别是再读了兰成的《今生今世》,让我明白了、清楚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应有的样子,对中华民国有了更完整,深刻的认识。中华民国,在中国文明传承的过程中,是一个不能轻视,绝对不能忽视的历史阶段。说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是中华民国百科全书,是中华民国民俗的经典著作,是研究民国史重要作品,恰如其分。从《今生今世》,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的美德,看到了绵延数千年中国文明的传承,看到了中国人在近代现代思想观念的渐渐转变。这本书,名义上,写的是胡兰成的情史,实际上,是作者努力展现民国的历史。以自传体的方式写作,更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性,体验的亲近感,阅读的趣味性。好书。
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 读后感 第(3)篇简静,团喜,文字中特有的烟火气息,真真从文字中感受乱世中的现世安稳,它描写的百姓生活能把你的心写暖,真是这种世俗的烟火让人倍感亲切。大概就是这样暖化了家庭情感稀薄的张。张是个坚硬的人,而最坚硬也是最柔软的。他却是个软弱的人,软弱的无法承担起作为一个丈夫的责任。他这么多妻子里只有佘爱珍说他没魄力是最贴切的。前三章就像吃糯米丸子,软糯香甜,真是越吃越觉得好吃,越吃越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腻的发慌。玉凤,爱玲,小周,秀美,一枝个个总也是人世贞静,女心喜悦。他妻子及未成婚的唯独对英娣寥寥数语,大概是因为英娣以迅雷之势主动弃他而去。几次看不下去想弃书,实在是太渣了!极少数有这么渣的人大概。人际交往中他常会用厚善掩盖狡黠。其人不耻文却上佳,用情不专却也不伪。抛开男女之情,作品真是值得传颂。但有股浓厚的美颜加滤镜的气息!放大美好,缩小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