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3)篇

2019-06-07 17:33:07 读后感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 第(1)篇

再记 在微信读书上真正意义上开始看的第一本书。总觉得别人赠书,放在书架上不看,很别扭。
盗版书,看着一度有点想放弃来着,最终还是逼着看完了。
1.虽然在揭露时代弊端、更倡导原始社会的简单上有深深的认同感,但对当代社会的批评近乎偏执怪异。

演说家凭着一时的灵感,对前来听他的人口若悬河;而作家讲究的是更加平静的生活,激起演说家灵感的人与事,却只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作家的演说对象是人类的智力和心灵,是任何时代都能理解他的人。
演说家虽然靠嘴吃饭,但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这背后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2.不过在简化生活上提出的观点以及每一种观点的论证,带我们从另一种视角看问题,很有趣。
在这种气候下,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明确地分为: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只有获得了这些生活必需品,我们才能自由地面对生活的真正问题,展望未来的成就。
一个阶级在享乐,另一个阶级就必然在吃苦。一边是宫殿,另一边则是贫民院和默默无语的穷人。给法老建造金字塔陵墓的众多工匠,只能靠大蒜为生,而且死后还不一定能得到体面的安葬。

3.文中大量的篇幅是描写瓦尔登湖的景色。梭罗为什么要去瓦尔登湖,教我们回归最本真,与大自然为友。
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是万不得已。我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要生活得稳稳当当,生活得斯巴达式的,以便根除一切非生活的东西,划出一块刈割的面积来,细细地刈割或修剪,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低的条件中,如果它被证明是卑微的,那末就把那真正的卑微全部认识到,并把它的卑微之处公布于世界;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用切身的经历来体会它,在我下一次远游时,也可以作出一个真实的报道。

贫困的生活才是最甜美的生活。你决不会去做那些无聊小事。下层人并不会因对上层人的宽宏大量而遭受损失。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灵魂需要的必需品,金钱连一件都买不着。
嗯,果然比较偏执。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 第(2)篇

        书中作者将自己全面的思想融于景,介绍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也希望人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正是反应出社会里有无数的人,没有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因为看了这本书,我坚定了自己独身来云南生活的想法,也这样做了。不为别的,只为想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而这正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最大愿望。

       在来到云南的这些天,小日子过得也算惬意,如果最近的面试成功了,那更不错了,哈哈。

      在这期间,也包括今天,看了其他几本书,想要探究自己的天性和与之适应的个人生活。其间发现了我的天性具体内容,而这样的天性中,竟然有梭罗,但我并不知道梭罗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直到刚才搜索人名才知道������������������

这就是冥冥中的指引吧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 第(3)篇

九百页《瓦尔登湖》啊,看了将近五个小时。看之前一直想这本书会不会像听《贝加尔湖》一样感到宁静舒缓,结果并不。梭罗独自去瓦尔登湖生活是去完成一项实验,实验看在人们抛去繁琐和浮华后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他推崇生命的自然态,厌恶现代化的模式,嘲笑人们卑躬屈膝换来的报酬还不如自给自足来的优渥。的确,从人类一开始走上进化这条路以后,我们就一步步的把自己与自然隔开,囚于森森然然的钢筋水泥之中。但是啊,这进化也是被逼无奈的适应呐,若不是活不下去当初猴子怎么会直立行走。

作为一个大俗人,既流连于湖光山色也贪恋着空调、wifi、抽水马桶的便捷,“饱暖思淫欲”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后,其他的欲望就会冒出来,动物天性使然。对于自然来说纵使人类的智慧比其他动物高那么一点点也不过是渺渺众生而已,所以在湖边生活思考人生也不一定就比在闹市打拼优越高贵。喜欢那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活得纯粹不见得要全部回归原始,要顺应生命进程,社会进程和自然进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