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读后感(3)篇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萧伯纳说: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 我想没有哪一样东西会比食物更能恰如其分地安慰人心。如果有,那就是爱。只有爱和食物同等分量,不分伯仲。
全世界没有一样东西能阻挡热恋中人炽烈的激情。有了爱情,其他一切都无足轻重,不论生活艰困、岁月肆虐、体力不支、聚少离多,爱人们总是有办法相爱,这就是他们的命运。”
大吃大喝是通往情欲放纵的康庄大道;如果不加节制,就失落了灵魂。”灵魂跟吃饭绝对是有关系的,灵魂是轻盈的,过分肥壮只会牵累灵魂。
若将精工细作的江南面条比作捧在膝上的玲珑少女,西北的面条就是肉感厚实的高挑女郎,须得整个脑袋都埋进她怀里,销魂蚀骨。
我的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往西,能在一万八千公里国境线上每一个节点都吃到的食物,唯有面条。在一些人眼里,面条是一日之晨最重要的一餐,在另一些人眼里,面条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主食,在你的眼里,面条是伏案熬夜至凌晨,家人奉上的一碗亲情,在他的眼里,面条是值得毕生追求的美食,明明有千百种滋味,偏偏都唤作同一个名字。好的食物可与人心意相通,有时吃着吃着,心里感动,一不小心会哭出来。
早饭是一日之始,宜温厚,提神醒脑,可为一日开个好头。面包蛋糕虽好,除非刚出炉,否则绝抵不上咸菜就热粥的饱暖幸福感。豆浆油条吗,自然不必再说。
这是舌尖上的故乡,而每个人舌尖上的故乡加起来就是舌尖上的中国。我毫不介意去爱别人的故乡,譬如菌子的云南,腊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干丝的南京,肉饼的香河…… 我认为中国的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其中一些譬如沙县、成都、广州、沙湾、昭通、金华、桂林、德州更加神圣而不可分割。没有猪肉炖粉条的东北不是东北,没有火腿的金华不是金华,没有龙井虾仁的杭州不是杭州……谁不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吃,就咬死他们。
在北方就一定要涮羊肉了。黄铜老锅用的是炭火,燕京啤酒叫上一箱。食材不必丰富,羊肉几大盘,大白菜冻豆腐千层肚,三五样足够。重点还是羊肉,一定得先涮,这样汤底立马变得馥郁起来。北方的羊肉超越南方太多,带着一点点膻气,却又肥美得令人发指。烫得嫩嫩的羊肉在麻酱韭菜花的蘸料里滚一下,立刻塞进嘴里,真是让人停不下筷子。而大白菜则是另一种自由的灵魂。吃多了肉片有点腻的时候,把大白菜煮软,不用蘸酱,捞上来待凉一点后再慢慢撕咬开,舌尖就会感受到北方的大白菜自有的一股甘甜。
在自己家请朋友吃饭,做火锅无疑是最方便的。从超市开始,就已经是一场美食之旅。肥牛片、脆皮肠、金针菇、茼蒿菜、青笋,装得购物袋满满的。拎回家,插上电磁炉,坐一壶开水,现买的火锅底料虽然味道欠缺,但诚意能将味道补够:丢一根猪大骨,拍几片老姜,若是朋友都嗜辣,就再丢一把干辣椒。用香菇肉酱配上花生酱做蘸料,倒一点点醋。一边吃一边吹牛、八卦,互相调笑,把所有能喝的酒都喝光,这顿火锅几乎能吃上四五个小时。最后也不知道是醉了还是吃累了,大家懒懒瘫坐在椅子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闲话,把锅里残留的食物慢慢吃光。最后再煮几包方便面,大家你争我抢将它吃光捞尽,各自抚着肚子悠悠回家去。
记忆也是一个柔情的骗子,用时间酝酿出来的花言巧语将过去修饰得美好异常。不过我想每个人都是愿意上当受骗的,因为现实总有那么多的残缺,我们都希望从记忆中追寻那些虽已逝去,但却是永恒的美好。
记忆是一把最好的蒙太奇剪刀,瞬间镜头就切换到最近。刷碗的男人是最性感的。喧嚣过后仍不忘帮主人收拾好房子,于细节处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感。当我们身边环绕了拿无知当噱头的人、追求浮华虚荣的人和标榜自我的人时,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便如同一股劲风,在一片雾霾中带来一丝清新。 听其言,观其行。从每次聚会谁刷碗,固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谁又能说每次聚会时来往于地铁站和聚会地点之间负责迎来送往的朋友,不是更不辞劳苦和深藏功与名呢?
《赤壁》中有一幕,刘备为前往东吴游说孙权的诸葛亮践行,盛了一大碗饭,说:“去东吴的路途遥远,需要体力,多吃点。”人生也一样,路途遥远、曲折艰难,一样需要多吃点,补充路上消耗的体力,劝你吃饱饭的人往往是爱你的人。
在山里,酒是人情,酒是建立从无到有的联系必不可缺的催化剂。你敬第一杯酒时是陌客,心情惶惶,你先敬黄土屋的主人,再敬村中百岁的长老,你敬带路的樵夫,你敬种粮的农夫,你还要敬群山的神灵,敬达西村的祖先,敬主宰丰收的天地。你敬他们,他们也回敬你,你饮尽最后一杯,脑海空白,酣醉倒地,酒气渗进泥土,群山与它的子民便接纳了你。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样,你对我好一点,我对你也好一点,如果双方都觉得对方对自己太好,而自己做得并不够,自己的收获远大于付出,就会更加心怀感恩,更加用心对待对方,这样彼此之间就像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暖流,缓慢而又有力量地循环。
人类的胃,是标准的文化之“胃”,别人觉得再好吃的东西,没有文化的支撑,你也会觉得味同嚼蜡。出过国的人想必都有过饱受西餐摧残的经历,回国后的第一选择往往就是吃一大碗面条来纾解相思,更有甚者出国时就带着速食面了。是西餐不好吃吗?不,是中国人的胃不适应,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在作祟。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愿你在爱的道路上有TA和美食一路相随。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读后感 第(2)篇关于食物的记忆,总是刻骨铭心,有的食物,是你一生的追寻和思念;有的则是,终生不敢触碰的禁忌……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突然想到很多,关于深夜食堂,关于美食,关于记忆,关于你,思念…n《想为你做菜,想一辈子和你一起吃饭》n「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余生不长,想为你做菜,想一辈子和你一起吃饭……n————题记 」n01n最怕动漫真人化,最怕外来剧翻拍,一点不假。《深夜食堂》大陆版开播两天,豆瓣评分2.3,惨不忍睹,创了国产剧评分新低。与日版9.2分相比,确实让人不胜唏嘘。漫画改动画总是振奋人心,动漫真人化总是让人迷之尴尬,同样的外来剧一被翻拍,总有点不伦不类。编剧总想融入本国特点,却又总跳不出经典特色的桎梏,不敢大刀阔斧,却也失了原汁原味。日版片头一开始的一分多钟,从静默到低沉诱惑的男音哼唱,仿佛在诉说一段沧桑动人的过往;从川流不息的车流到店主熟练地处理食材烹饪美食,帷幕慢慢展开,让你忍不住猛灌一口烈酒正襟危坐,等着故事展开。时不时出现的老式挂钟,又把时间延展的很慢很慢。午夜十二点开始,这样的夜总让人心动。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匆匆赶回家的人们,但总也觉得还有什么事没有做完,又想绕点远路再回去,好让这夜被拉长不至于匆忙。于是有人选择去这样一家深夜食堂,去这样一个温暖又自在存在,卸下一身疲惫,撕掉伪装,用美食温暖胃,听着故事治愈人心。好像没有过去却又藏着一身故事话很少的老板,不用菜单却为你做一道专属的菜,或甜或咸,或酸或辣,只专属于你的味道。店主用美食交换故事,不多说话,盘子里装的,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真情,这一方小天地里,你是主角有时也是旁观者,却总在被感动,被治愈。会不会有这样一个深夜,你不曾的眠,想象着是否有你一样不曾睡去的人,想起那些过往点点滴滴,在万籁俱寂的时刻,你想回味一段过往抑或聆听几段他人的曾经?我想一定有的,深夜食堂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不同的食客在这里驻足,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最正常简单的思维,冷不防也冒出意味深长的话语,一不小心就热泪盈眶。人啊,总难消弭这世间的苦,有时候是深陷不能自拔,有时是路过却入戏太深,这才是人间百味。有时想逃离,远远做个观望者,去跌宕起伏,去痛哭流涕,去仰天长叹…可我们终究没法避世,一不留神就成了局中人,演绎一段浮世人生。不想把两个版本的剧作比较,也懒得批判一争高下,我只是单纯的看客,喜欢一道道美食里藏着的、最平凡却也最伟大,最真实也最动人的故事。02n食物是最温暖的治愈,是慰藉。人食五谷尝五味,一日三餐里藏着人生百态n没有人会一辈子只是一个人吃饭,总会有陪伴n也就有了羁绊,有了挂念,有了回忆,有了期待。跟食物挂钩的记忆,才是你最无法忘却的情深。有些食物,是你一生的追寻和思念;n有些食物,则是你终生不敢触碰的禁忌。谁都会有沉睡在内心深处的重要记忆,n或诉诸于最珍视的人听,n或掩埋心底带入坟墓。03n或许,世间最深的浪漫莫过于:n为至深至爱的人做一道专属的菜,陪着她一起吃饭,一辈子。只是在人群里多看了一眼,突然变得好有食欲n你若不在,山珍海味也不过味同嚼蜡n此生所求只不过n一屋两人n三餐四季n余生不长n想为你做菜n想一辈子和你一起吃饭…n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读后感 第(3)篇我虽不是地道的吃货,却还是喜欢做一些家常便饭的。这本书精选豆瓣42篇关于美食与爱的美文,让我们品味酸甜苦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对吃的研究是任何国家都没法与之相比的。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的人民做着各种吃食,而这些食物其实又夹杂着家乡亲人的味道。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记得儿时过年的时候是最开心的,家里会做好多好多好吃的。老舅会磨豆子做豆腐,用大灶台杀年糕,炸油果;我在大姨家围着一盆刚出锅的羊架骨头使劲啃,还有一锅蒜葱炒出来的羊杂。如今,记忆最深处的美食就是老舅用山药面做的手擀面条,老娘做的山药饭和北瓜饭,还有我妈炒的菜。可老舅和老娘都八十多的高龄,我就再也没有机会尝尝他们的手艺了。美食带来的喜悦,在每一段的记忆里,化成一道最柔软的光,温暖着我们。此时此刻,我想家了,想念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想念家里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