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400字(3)篇

非常喜欢书中歌德对大自然的那一段段描写:美丽、清新、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芬芳,让人眷恋和欢喜。也很欣赏他对教育、宗教、世俗世界等的一些洞察和看法,敏锐而智慧。可能是因为维特太迷恋绿蒂了,在他整个描写过程中,不管是绿蒂的外貌、行为还有品德,都被他写得非常得体而完美。但是在我感觉中,其实绿蒂并不完美。其中最大的一点觉得她非常贪心,一方面她既想要生活上的安全和保障(代表就是她的丈夫,阿尔伯特),另一方面她也想要精神和心灵上有共鸣的灵魂伴侣(代表就是维特),她两个都想要。面对这两个,绿蒂没有更成熟或者更理性的去处理这些事情,保持着暧昧的状态,所以给了维特很多幻想和希望,其实这对维特来说是很残忍的事情。那时候的维特,爱恋对于他来说是生命的全部,纯粹而热烈。另外,还觉得绿蒂有一些自私,表现在哪里呢?那就是她太想维护自己在别人面前那种得体完美的形象,力尽一切做到尽善尽美,对人对己都不留遗憾,完美无瑕!其实那种对清白感的强烈需要,以及世俗的眼光对于绿蒂来说都是一条条无形的枷锁,让她无法能真正地为自己而活,更多的是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着,从这点看绿蒂也是很可悲的。命运偏偏很会捉弄人,最终绿蒂可能内心都要带着罪恶感而活着了。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400字 第(2)篇#感伤主义##狂飙突进运动#Passion!维特对于自己钟情的事物,总是忍不住把所有的激情一股脑倾注于此,我总觉得这样的人是通灵的,是自然、天地万物的孩子,却没有办法在纷繁扰攘的人际社会里护自己周全。
他思想超前,超出所处时代,又不愿随波逐流,过分坚持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时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他所经历的迷惘、他的激情、他无休止的奋斗与追求、之后对生活的厌倦、他对于绿蒂无法全部抒发的感情……种种因素一点一点改变着他,最后走向死亡。但他选择死亡,并非是对所处境况一种悲伤或者消极的处理方式。
维特书桌上打开着的《艾米莉亚-迦洛蒂》意在说明,在某些情况下自杀并非是狂热的伤感情绪的宣泄,而是对道德自由的救赎。维特的看待生死似乎是一种近乎超然的心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维特这样的人,很可贵,却不可靠啊……[难过]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400字 第(3)篇爱情的绝望,世态的炎凉,官场的腐败,真真是一个可怜人儿,把爱情当信仰大抵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然而有人命中注定了要饮鸩止渴;只是,都准备自杀了,为什么还要留信告诉自己爱的人一切都是为了她,自己是为她而死,难道不会担心这会给她带来负担吗?
歌德的思想是高贵的,有人说这部作品是无病呻吟,那是因为他没有理解那种致命的偏执,那种深切的共鸣实在难以形容,每个句子都有打动人的古典式的魔力!
对于维特们来说,在这残酷赤裸而孤独的世界,有一个太阳般的人值得为之赴死,未尝不是一种令人颤抖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