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边沟记事 读后感(3)篇

水调歌头 (题《夹边沟记事》)风沁
寒色熠戈壁,n
旧土漫祁连。
安知忠骨何处,n
今朝谁泪涟?n
蒿目黄沙掩故, n
流魄凄无归路,n
前史不敢言。
乱政鸠良相,n
渊学迫归田。
囿明水, n
黜酒泉, n
泣无还。
尊严尽碎,n
夹边沟饿莩堪怜。
殂有经纶满腹,n
殁有纵横贤助,n
屈冤恸人间。
怒啕荒骨没,(mò)n
风啸诘苍天。
杨显惠的纪实三部曲之一,《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甘南记事》,都是字字凝血,句句含泪的历史重现。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假如你翻开这本书,那无疑是把一个个金灿灿、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的滴淌着脓血,翻露出创面下的森森白骨给你看。无法想象在四五十年代毕业于高等学府,甚至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怀着一颗热烈报国的心,一腔热血奉献给国家,那么崇高而虔诚的信仰被辜负的残酷。这么一群本应该是科学家、教授、医生、工程师、高干、大学生的人,被下放到甘肃酒泉的明水、夹边沟茫茫戈壁开荒垦地,风餐露宿,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在日口粮只有7两的情况下进行十五六个小时高强度的劳动,他们十多年寒窗苦读的价值在哪里?你看到饥饿将一个高级工程师逼迫的去吃排泄物里未消化的土豆块,你看到书香世家一身正骨的老教授饿到不顾一切教养赋予他的体面去马槽里偷饲料吃,你看到手术精湛医术高明的医生饿到用珍藏的医书煮不能消化的草籽吃最后被活活胀死,你看到大着肚子被下放到农场喂猪的女老师生下孩子后只能靠同伴偷一点面粉给她补身体,为了食物偷盗争执陷害栽赃,饥饿将所有的教养和素质完全摧毁,只有苟延残喘地用尽办法存活。在那种吃遍一切野草的情况下,你能忍心去谴责吃死人内脏的人吗?这些被掏空内脏的人,身上的每一滴脂肪都被长期的饥馑消耗贻尽,他们身前是教授,医生,专家……印象很深的是傅作义的堂弟傅作恭,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水利专家,因为分析过后来耗尽人力却不了了之的“引眺工程”在技术上不可行,被划为右派,他在耗尽体力后像狗一样被扎人的绳子扣住脖子去劳作,最后在一个饥饿的深夜爬向猪食槽的路上气绝,很快被大雪掩盖了尸体。三千多名知识分子,最后存活下来的不过十之一,这是历史,残酷而荒诞的历史,我们了解它,正视它,铭记它,深以为戒,并为此刻的安稳现世心怀感恩。评判它的对错与否不是我本意,只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见这本书。愿那些动荡岁月里由于历史原因含冤受屈被迫死亡的流魂安息。
ps.书已经下架,可以通过别人的想法点进去加入书架,微读的小程序可以免费解锁阅读。旧版本的微读可以购买。
夹边沟记事 读后感 第(2)篇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将近六百页,没有前言只有简单的后记,记录了有关连载和出版的事情,感谢了帮助收集素材的人。这本书写的不易,出得不易。夹边沟,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这里曾经有一个劳改农场。1957年10月至1960年底,近3千名右派分子被关押在这里劳动改造。1960年9月初,夹边沟农场接到张掖地委的通知,除少数留守人外,全部要迁到高台明水农场。1960年11月,中央派出调查组“纠正极左路线”,开展“抢救人命”工作。1961年1月,幸存者才得以陆续遣返原籍。去年暑假,曾经路过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风沙大,环境恶劣,绵延数百公里的无人区,除了看到疑似军事基地或者是火箭发射基地外,什么活物都没有。想想三千人的农场,死了两千五百多人,在那样的岁月里,是怎样的恐怖。“右派分子”多是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大学的教授,医院的专家学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能够活下来,除了幸运,大多是到处偷吃的想各种办法让自己活命,那是怎样的人性本能,人都成了动物,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历史需要正视,一个民族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才能把将来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因言获罪,十年浩劫,百年无声!n
夹边沟记事 读后感 第(3)篇很早之前有幸读过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的作品《被拯救与被淹没的》这部作品主要描述的便是集中营里 犹太人的故事 当那群犹太人被联军救出的时候 他们第一时间并不是开心的欢天喜地 而是处在一种非常恍惚的状态中 随后便是掩面哭泣 当时的我并不能太过理解 这群人这个时候的表现因为这群人能活下来 无非是因为自己多偷了几口别人的面包 多喝了几口别人的水 有的甚至就是在集中营中帮助纳粹杀死他们的同胞以换得食物和水而活下来那时的集中营 仿佛将人性中最灰暗的一面全面的激发了出来 他们完全踏过了人与动物之间的边界而杨显惠老师这本夹边沟记事中的那些所谓谋到了更好的差事的二劳改 在我看来与哪些偷了抢了 或者根本就是亲手杀了自己同胞 以求的自己的生存的那群人并无不同夹边沟所记叙的那群被人们遗忘在历史边缘的人们和集中营里的人们一样需要被人们记住我们不应该耻于揭开自己的旧伤疤 那群死在重度劳动 或者纯粹就是饿死的各个市县乡镇各级政府人员 大学教授 大学生 医院的各个主任 院长 记住他们 才能让我们在将来避开同样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