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心理学说不 读后感(3)篇

扫盲读物,简单写一下各章的小结:n科学家通常所说的一个可解决的问题是指一个可验证的理论。可验证的理论,在科学上的定义是非常特别的:是指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不可以被证伪,那么他对真实世界毫无影响,也因此就毫无用处了。心理学界充斥着种种不可证伪理论,令其深受危害,也是造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好的理论是指那些作出具体预测的理论,也因此他们具有很高的可证伪性。越是具体的预测,一旦得到证实,给理论提供的支持就越大。简而言之,可证伪性原则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并非所有理论的验证及证实都是一样有价值的。可证伪性越高、预测越具体的理论被证实了以后,就越能被人们所接受及重视。即使预测不被证实,证伪对理论的发展也是有用的。一个被证伪的预测显示其理论依据必须被抛弃,或被依据实征数据来加以修正。如此一来,被证伪的预测还是有用的,因为它促使理论作出调整。正是通过这种调整,像心理学这样的科学才能更加接近真理。第三章,操作主义及本质主义 不过,博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n操作性定义是指,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概念下出来的定义。确保一个理论具有可证伪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弄清楚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操作性定义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操作性定义是科学知识得以公开并接受检验的一个主要机制。通过这样定义下来的理论概念被公布于众,可以任由所有人去重验——不像直觉性定义是一种非经验性的定义,只属于个别个体所特有,因此无法公开的让其他人去验证。由于心理学所使用的术语都源于日常话语,向智力、焦虑等,因而许多人对这些术语的含义都会有预先惯用的想法,所以对这些术语进行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常常得不到人们的认同,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心理学跟其他科学一样,也是需要对其数据进行操作性定义的。然而,人们往往不这么想,他们经常要求心理学去回答一些本质主义式的问题,却对其他科学不作如此的要求。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够回答这类一成不变的终极性问题。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其操作性定义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之中,以至使其理论概念能更加精确的反映世界的本貌。第四章 见证和个案证据 安慰剂效应和神奇兰迪n个案研究和见征叙述在心理学的研究初期还是有用的。因为那时我们去发现可以进行研究的现象和变量是至关重要的。虽然个案研究在早期的理论形成前的科学研究结论是有用的,但是在研究的后期以及对提出的理论进行特定检验时,它就变得毫无用处了。在心理学中,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对理论假设没有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安慰剂效应在作祟。安慰剂效应是指人们有报告任何治疗对他们有帮助的倾向,不管这种治疗是不是真的有疗效。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使我们不可以采用疗效见证来作为支持一个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原因是安慰剂效应保证:不管什么治疗方法,都有可能获得有关他的治疗的见证资料。尽管见证证据对理论检验毫无用处,心理学研究还是发现:这为证据由于鲜活性效应而被人们格外看重。这带来的后果是:人们在验证某一心理学的理论说法时,往往过分依赖这类证据。实际上,见证叙述和个案研究型证据根本不能用来支持任何理论或说法。剩下的几个章节都是一些基于科学的基本研究,和统计学中的基本假设和常识,所以说不再进行重复的笔记和介绍。本书的最后还着重介绍了一下心理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舆论误会的情况。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们对超自然能力的迷恋、传统心理学理论的不可证伪性、社会上充斥着伪心理学的自助读物和食谱、媒体对的娱乐的追求和对严肃科学的回避、真正的心理学家的保守主义和心理学界内部的矛盾——比如说低劣的心理学家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刻意回避和心理学协会颁发的资格证书等。心理学家需要做这些脏活和累活,就像宗教现在不敢对行星的研究和物理学科大肆评论一样,将来的心理科学舆论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同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学专家,但是自己的各种行为根本就不符合前文所说的各种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所以说自己的师傅很不健康和正确,需要多读一些科学的心理学书籍来进行校正。
对伪心理学说不 读后感 第(2)篇可与Kahneman和Tversky的论文相媲美的书,从方法论上解决了科学思考及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原名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更为贴切。引用原作结束语:这本勾勒出“这才是心理学”的书至此已到了尾声。这一勾勒很粗略,但它对你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如何评估新的心理学主张应当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勾勒揭示了以下几点:1.心理学的进步是通过研究可解的实证问题而取得的。这种进步是不均衡的,因为心理学由许多不同的子领域构成,某些领域的问题要比其他领域具有更高的难度。2.心理学家提出可证伪的理论来释他们的研究发现。3.理论中的概念都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4.这些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用这种方法收集来的数据是公开的,也就是说,它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并提出批评。5.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只有在那些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才算是进入了科学领域。6.实证主义之所以具有系统性,是因为它遵循控制和操纵的逻辑,这二者也是真实验的特性。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8.在许多情况下,只有经过许多实验数据的缓慢积累才能得出结论。9.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读后感 第(3)篇83年初版至今第八版被全球心理学教育机构广泛采用的经典权威入门书!?……n非常失望,1)读书首先是学习分享,不是听抱怨;作者把心理学描绘出好委屈的样子;感觉作者或心理学界有心理问题,得治(不包括读过的“思考快与慢”作者卡尼曼);2)中文书名取巧不反映英文名;3)算不上严肃的思想著作,这样一本学科入门或普及书,作者列了24页参考书目,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同行的论述,作者把如此广泛阅读量架构在25万字(中文)里很有功力,但不喜欢;4)难道心理学专业学生大都认为轰炸机应在飞抵地面目标正上方再投弹吗?不可思议;5)有基本科学理性,了解DOE实验设计原则的读者应不会Low到书中一些案例描述;而反科学的群体会有兴趣读这类书吗……n第十章红白球题,Scenario2的概率为什么是16:1?求赐教(Scenario1几率8:1是认同的)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