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读后感600字(3)篇

人人皆是佛,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n探究生死,这估计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尤其是为什么而来,似乎所有的宗教和灵修团体都指向一个目标——修行。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来到世间,或救赎,或还账,或照顾,或被照顾。佛教将此命名为“业”。其实如果看到《与神对话》,会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也不得不思考,在本源上,是不是都是来自某种东西。就像书里提到的心,或许其运作规律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人类的所有精神导师都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与我们基本的、觉悟的自性结合。“国王”派遣我们来到这个陌生的、黑暗的国度,其任务就是证悟和体现我们的真实存有。完成任务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踏上精神之旅,以我们的一切热诚、智慧、勇气和决心来转化自己。诚如《卡达奥义书》(Katha Upanishad )中“死神”对纳奇柯达斯(Nachiketas )所说的话:有智慧之路,也有愚痴之路。它们离得远远的,目的地也不同……愚人深陷于愚痴之中,自以为聪明和学识渊博,就像盲人被盲人引领着。请记住敦珠仁波切在我经历一次非常强的经验时对我说的话:“不要太兴奋,毕竟,它既非好也非坏。”他知道我正在对经验产生执著,那种执著,就像其他执著一样,必须切除。在禅修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习不执著好的经验,不嗔恨负面的经验。物非物,实相n就好象大海有波浪,或太阳有光线一样,心的光芒就是它的思想和情绪。大海有波浪,却不被波浪所干扰。波浪是大海的本性。波浪将生起,但它们会往哪里去?回到大海。波浪来自何方?大海。同理,思想和情绪是心性的光芒和表现,它们从心中生起,但消溶到哪里去?回到心。不论心中涌现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它看成特别的问题。如果你不强烈反应,如果你能够安忍,它还是会再回归它的本性。中阴修行n一位真正的修行人所该做的,就是不分昼夜持续对心性觉察分明,因而直接使用睡梦的不同层面,来认识和熟悉临终中阴和死后中阴即将发生的事。所以,我们发现还有其他两种中阴也被包含在这一世的自然中阴里:睡梦中阴和禅定中阴。禅定是白天的修行,睡梦瑜伽则是夜间的修行。在《中阴闻教得度》所属的传统里,这两种中阴被加在上述四种中阴之上,形成六种中阴。没什么没有前世记忆n如果死后确实有生命存在,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么难记得呢?在《伊尔的神话》(Myth of Er )一书中的zuki-roshi曾说:“如果你的心是空的,就可以随时准备接受一切;它是开放的。在初学者的心里,存在着许多可能性;但在专家的心里,却只有很少的可能性。”初学者的心,是开放的心,是空的心,是准备接受的心,如果我们真正以初学者的心来听,我们就可以确实开始听到。因为如果我们以宁静的心来听,尽可能不受预存观念的影响,教法的真理就可能贯穿我们,生死的意义也可能变得越来越清晰。我的上师顶果钦哲仁波切说:“你听得越多,你听到的就会越多;你听到的越多,你的了解就清晰。临终的姿势,安详的卧佛n传统上,大家所推荐的临终姿势,一般都是右侧卧的“睡狮”姿势,这也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势。左手放在左大腿上,右手放在颚下,闭住右鼻孔。两腿伸展,稍稍弯曲。身体右侧的某些气脉会引起无明的“业气”。采取睡狮姿势时,就是躺在这些气脉上,再加上闭住右鼻孔,就可以堵住这些气脉,当死亡到来,明光出现时,有助于临终者认证它。这种姿势也可以帮助意识从顶轮的梵穴离开身体,因为其他孔道都被堵住了,意识只有这么一个出口n如果你即将转生到天道或人道,视线是向上的;如果你即将转生到畜生道,就会像鸟一样。一旦建立起信赖和信心,气氛就会变得轻松,也就会让临终者把他真正想说的话说出来。温暖地鼓励他尽可能自由地表达他对临终和死亡的想法、恐惧和情绪。这种坦诚、不退缩地披露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临终者顺利转化心境,接受生命或好好地面对死亡。而你必须给他完全的自由,让他充分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关怀孕n这时候,死亡的过程正好是倒转受孕的过程。当我们父母亲的精虫和卵子结合时,我们的意识在业力推动下,就进入受精卵。在胚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父亲的白菩提(白色而喜悦的核子),就留在我们中脉顶端的顶轮中;我们母亲的红菩 。在业风的席卷下,你将到达未来的父母亲正在做爱的地方。看到他们,你的情绪就立刻被拉住了;由于过去的业缘,你开始自发性地感到强烈的执著或嗔恨。对母亲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父亲的憎恨或嫉妒,将导致你转生为男婴;反之,则将转生为女婴。如果你屈服于这种强烈的情绪之下,不仅将会转生,可能还会因为那个情绪而被带到三恶道去。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600字 第(2)篇书一直在讲述我们死、生的真谛,讲述心性的重要。
作为转世活佛,坚定的藏传佛教继承人,索甲仁波切坦言所谓的临终审判,没有上帝、没有真主、没有佛祖、更没有阎罗王,而是自己在审判自己,在死亡之后灵魂脱离肉体,变得轻盈,渐渐的回忆起一生、拥有“宿世通”看到自己的生生世世,然后自己审判自己!
常言说“公道自在人心”,大概就是如此:上帝、真主、佛祖所有这些无非都是劝导我们向善的“真理指引”。
而所谓审判,老天爷也好上帝也好,他们总是宽容的而伟大的,他们会原谅所有的“孩子”
问题最终还在于,你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你能不能放过自己?
这段临终审判的描述让我觉得震撼,让我想起之前刚看完《追风筝的人》。主人公因为嫉妒和懦弱背叛了自己的朋友哈桑,自此长久的生活在愧疚和不安中,那之后他不时的想起哈桑并且痛苦不已。这难道不是因为作恶而判了自己把自己打入了炼狱?给自己的心上了刑,遭受种种煎熬;而之后他回到战乱的阿富汗,冒死找到、救出哈桑的孩子,之后保护他、极力的想要他过的开心幸福起来,实现了良心的自救,这难道不是重新活过,赢得了所谓的审判?
一切为心造,为我们每个行为或者无为背后的动机也就是念头的善恶造就,这一切表示我们不仅要为这一生,还要为来世负责。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600字 第(3)篇从2018年1月初开始,一直在不紧不慢地阅读这本开年第一大书《西藏生死书》。本书与以往同类佛家上师出的书比较,相对更深一点,反而书中很多诸如:生死、中阴、看清生命、一切皆空、心性、禅定、轮回、业……的介绍非常详细,其中的事例讲解也非常到位,抛开索甲仁波切个人负面新闻的风波外,这本书确实是本好书。没能给五星好评的原因是后半部分,有关上师加持、虔诚心,“第九章精神之路”的部分,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讲解过于青涩,难懂,并且对于普通阅读者而言,有些感到带有“传教”色彩。前面的很多内容我都相当喜欢,也很有深意。【例如】第114页诚如佛陀所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莲花生大师进一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这段话完全可以说明“哲学与宗教”的通性一面。值得反复阅读。[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