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教育何为? 读后感(3)篇

2019-07-30 06:20:25 读后感
教育何为?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精彩导读。为了生存,人必须学习,但任何只把谋生方式树为前景的教育,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而只是一份指导人们进行生存斗争的“说明书”。尼采150年前的教育观点,成为全球现代教育的超级预言,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令人警醒。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
教育何为? 读后感 第(1)篇

尼采说:“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终点把一个职位或者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教育的本义是什么呢?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延续天才,天才的来源不是教育,而是来自大自然本身,教育是对天才的养育和保护。有了他们,这个平庸的社会才有可能看到一些被照亮的希望。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现在的教育机构五花八门,教师素质问题无从考量,孩子就是不停的在学校,补习班,特技班之间流连,没有童年,孩子本身也失去了正确的引导,就是考试机器,把追求分数为第一的原则,整个大环境都是这样,还谈什么书中说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免了学杂,但现在公立学校正常上课都学不到东西,老师举着自愿的牌子,总是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连你选择不补都是你学习态度有问题,不注重孩子学习等之类的,这是很无奈的现象,家长也要在这类地方交更多的费用,可就是花这么多金钱为孩子,却换不来孩子感恩,事事都成“大爷”的孩子们,不是不想让孩子去坐断点啥家务之类的,是孩子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假如教育机构都在功利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身为家长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教育何为? 读后感 第(2)篇

尼采在《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导言中,明确指出教育中的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是尽量扩大和普及教育的冲动;第二种是缩小和削弱教育本身内涵的冲动。这两种倾向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在外延上扩大教育,必定在内涵上缩小教育。尼采说:“任何一种学校教育,只要在其历程终点把一个职位或者一种谋生方式树为前景,就绝不是真正的教育。”那么,教育的本义是什么呢?n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以心灵的精选为支撑的高贵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延续天才,天才的来源不是教育,而是来自大自然本身,教育是对天才的养育和保护。有了他们,这个平庸的社会才有可能看到一些被照亮的希望。可是,天才被我们的教育和我们这个时代彻底埋没了。我们在沿着尼采所批评的教育“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我们会误以为,正确的东西是多么荒诞可笑。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现在已导致大量不够资格的人进入教育机构,导致教师素质问题突出,优秀教师被逐渐边缘化,并大量逃往学术领域,而学生则失去了正确的引导。全世界的教育机构都在功利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教育何为? 读后感 第(3)篇

在教育的问题上,中国终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为中国教育的本质一直以来就是为了利益。古代,受教育是为了做官,享受权利,享受荣华富贵,或者名垂青史。现代,受教育是为了谋生,为了挣大钱。

不过对于尼采的: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养育和支持天才。我有疑问。即我们为什么要养育和支持天才?天赋优良的人甘当垫脚石,养育和支持了天才,那么天才又能给民族,给人民带来什么?也许这后一问本身就很功利,违背了尼采他老人家教育不是功利的观点。但是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尼采没有指出对于天才的养育和支持的实际目的和功用。甚至没有给这些天赋优良的养育者和支持者一个为之献身的理想。不知是尼采还没想明白还是不屑于说。

不过关于现代社会教育的两种趋势来说,尼采不仅是个伟大的预言家,也是一个深刻剖析的思想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