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绝壁读后感400字(3)篇

《如何克服恐惧超越极限》
看完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便把影片主角亚历克斯·汉诺尔德的自传《孤身绝壁》找出读了。极限运动的刺激和危险在书写中并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起码是我这种对徒手无保护攀岩运动一无所知者,会对其中描写的难度系数和场景无动于衷。可是我对亚历克斯如何克服面对死亡的恐惧兴致满满,如果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那种“群山在召唤,我必前往之”,鸡血召唤,那么从这本书和影片中学会亚历克斯如何克服恐惧是我最的目标。不论一个目标看起来多么宏大,当你把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变得可行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无保护攀岩。一般我们看到的攀岩,运动员腰上都要系一条保护绳,万一脚踩空了,这条绳子可以保护自己不掉下去。但是无保护攀岩就没有这条保护绳,运动员要靠双手双脚去爬几百米高的岩壁。只要失手,就会摔死。
亚历克斯攀岩的照片还上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因为他从事的运动太惊险,很多人看他攀岩的视频会吓得手心出汗、心脏狂跳,甚至有人会呕吐。但是亚历克斯就说,在攀爬的时候他感觉不到恐惧。
有人就怀疑,他的大脑是不是跟普通人不一样?我们都知道,大脑里有一个组成部分叫杏仁核,是一个危险反应表现系统,它能在不经大脑思考的情况下作出快速反应。比如我们在走路,前面突然出现悬崖峭壁,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后退,这个决定就是杏仁核的反应。那亚历克斯的大脑里,杏仁核是不是没反应呢?
书中配合科学家做了一系列实验。他躺在核磁共振成像脑扫描仪里,科学家给他准备了一系列的任务,比如让他不断看很恐怖的照片,想看他对这些东西的反应。一般人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杏仁核的区域会像烟花一样被点亮。但是亚历克斯的大脑一片黑白灰,死气沉沉,说明他对这些东西确实没有恐惧反应。
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扫描,显示他的大脑结构完全正常,跟我们正常人没什么差别。那他为什么不害怕?科学家整体分析后,解释说,他把自己的大脑皮层训练得太好,只要告诉自己这没有危险,就能彻底关掉杏仁核。这样,他在岩壁上,就能忽略杏仁核引发的恐惧反应,保持冷静。
在美国杂志《鹦鹉螺》上评价亚历克斯克服恐惧的过程,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学习样板,文章中说他主要用了两种办法来打造自己的精神盔甲(mental armor),一个是复盘记忆,一个是视觉化预演。
所谓的复盘记忆,就是把你经历过的恐惧事件,进行一次复盘,把其中每一个“恐惧点“列出来,写下自己应对和改善的办法。
亚历克斯就会写很详细的攀岩日记,在日记里,他会回顾自己的攀岩过程,写下自己能改善提高的地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一次又一次克服恐惧的方法就是,为了完成每一个艰难的路线,他都会先爬100条简单的路线。在攀爬的过程中,他断过手、脚打过滑、爬错过路线、被突然出现的动物吓到过,但是随着这些经验的逐渐积累,他对自己的掌控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能抑制住自己的焦虑和不安。
科学家孟菲尔说,其实每个人都会复盘记忆,只是我们平时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像霍诺德这样刻意复盘记忆,把每一次的恐惧回忆,都变成可供学习和提升的“经验库”,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她道,可能在自己开始想起“这是我某危险”之前,杏仁核就启动了,所以她的身体开始做出害怕的反应,手心出汗、恐惧的情绪呼啸而来。
但这时,你要通过理智的声音告诉自己,那危险已经不在那了,就算是在,它也没做什么,只是碰巧在那而已。这么想,就能抑制杏仁核的剧烈活动,将过往作为一种经历,而不再是单纯的恐惧情绪。
你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很早就会使用复盘记忆的方法,比如说亿万富翁里德·霍夫曼每天在睡觉前,都会对这一天进行盘点,让自己从中吸收经验和教训。
视觉化预演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视觉化预演就是指,对自己未来要做的事情在脑海里进行视觉化想象,越细致越好,既要想象自己完美实现目标的样子,也要想象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亚历克斯在准备最有挑战的路线时,会事先预演每一个动作,想象自己完美地执行这些动作的样子。当然他也会想象失误的可能性、再对此构想出最佳的应对办法。
亚历克斯他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地分解,不断强化自己的运动记忆,这就增加了他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又能减少焦虑。
综合这两种方法,复盘记忆和视觉化预演,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各方面的恐惧。比如说,很多人害怕公开演讲,每一次演讲开始之前,都进行视觉化预演,在大脑中想象自己侃侃而谈的样子,这样不仅能大幅降低我们的焦虑,还能提高我们的表现。而在每一次演讲结束之后,再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复盘,拎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下一次演讲的储备。
高刺激追求者,他们的大脑确实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控制恐惧的杏仁核,和产生愉悦多巴胺的伏隔核,相关阈值都会更高。但我们仍然能从这些艺高人胆大的高手身上,学到他们克服恐惧的方法。比如说通过亚历克斯的复盘记忆和视觉化预演两套心法,将每一次令我们震颤的恐惧体验,都变成一次增长经验的机会,打造出你自己的精神盔甲。
其实,经历的越多,能让你恐惧的事儿就越少,你也就越能处变不惊。“你可能不是个高刺激追求者,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杏仁核,但一次又一次地直面恐惧,我们每个人都能激发出那些潜藏的勇气”。
除却我这冷冰冰的评论,我深爱书中影片中的亚历克斯,纯粹,坦诚。直面死亡和恐惧带给他的是人性的超越,因为我爱你,所以我爱整个世界。
孤身绝壁读后感400字 第(2)篇“不论一个目标看起来多么宏大,当你把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变得可行。”
这是出现在书中的亚历克斯讲过的一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一本成功学或心灵鸡汤文的口吻,但它不是。
从来没有关注过攀岩这项运动,更没有听说过无保护独攀、速攀、连攀、手点、脱落等等跟攀岩相关的专业名词,阅读此书,只是因为书名与配图的吸引。但一旦进入其中,吸引我的就是攀岩者们那种挑战地心引力、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传奇体验了。
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徒手攀爬超乎我们想象的陡峭与高度的悬崖峭壁,怎么看都是好莱坞大片里让人心惊肉跳,屏息凝神,肾上腺激素加速分泌的特技镜头,但是对亚历克斯这样的攀岩者来说,却是乐于其中,享受心流状态的极致体验。
整本书看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亚历克斯他们在攀爬绝壁过程中那种极度专注极度细致的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的每一个手点,每一处崖壁上可依附之处,那种与山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高度“天人合一”的境界,非常人能把控。
亚历克斯对物欲的极低要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对环保问题、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行动,对自己所有选择的务实与细致,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亚历克斯,做你所做,行你所行,行随心愿,功德圆满。
为你点赞祈福!
孤身绝壁读后感400字 第(3)篇我曾以为会参与无保护攀登的人都是那种充满了疯狂气息的人,但在alex身上看不到这种疯狂因子。在free solo电影中,Alex有着清澈的大眼睛,阳光的笑容,长着厚茧的大手,在他身上看到的是纯粹而专注。每次攀岩前,他都会做周密的计划。寻找路线,清扫路线上的灰尘、苔藓,体会试攀的感受,记录攀登日记。而在本书中,你也能看到Alex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过去不喜欢的登山等项目。更不用说在践行环保理念,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中所做的努力。所以Alex的经历与其说是一个疯狂的探险家玩命的故事,不如说是一个普通人如何战胜恐惧,如何极度专注于他热爱的事情,并有计划地一步步接近目标,最终登上顶峰的故事。他在岩壁上自由舞蹈,骗过了死神,凭的不全是运气和勇气,也不全是天分,而是过去20年攀登所累积的经验和能力,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之后达到极限的结果。对于Alex的故事我也曾有过大部分人都会有的疑问。是否会恐惧?做这么危险的事情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而在看了free solo和这本书后,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