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之旅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玄奘的认识仅停留在去印度求取佛经和《西游记》里执着的唐三藏,对佛教的认识也非常简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真实的玄奘,他和那个骑驴走出关门的老子相同而又不同,他似乎更加隐忍,更加有目的性,让人敬佩,他的理论与我而言还是比较陌生,我至今也没有搞懂小乘佛教的虚无和大乘佛教的空之间本质区别是什么。但这不妨碍我的思绪随他走过连绵荒原。作者对他的研究要深入的多,作者想要求索的也更多,不然不会鼓起勇气走这样一段充满不确定的坎坷之路。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理查德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我也随着他的思绪思考自己的生活危机,透过他的眼睛去观察那似鲜活似麻木似凄惨似可笑的众生相,那些在自己身上也会上演的矛盾,孤单,渴望归属和向往自由。逃离还是回归这个命题总是在失去时才会得到答案,但最害怕的往往是回归时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归属,现在很多不婚主义可能就是这种想法吧,既然不一定是港湾,那为何还要费心思去寻找,得来的是失望。也像围城,想与不想全赖屁股坐在哪里。不过总归是一次生命的旅途,对理查德的洗礼显而易见,他找到了人生归属,回去就要和忠梅结婚,对玄奘来说,他找到了信仰的支撑,对我呢?我需要细细品尝一番才能得出答案。
究竟之旅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一个美国犹太人在1999年重走玄奘取经之路的沿途见闻,以他独特的视角,了解当时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南亚地区的风土民情。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此书记录的不只是一场眼睛上的旅行,也包括了对宗教的,历史的和自己内心世界深处的一场发现和挖掘之旅。书中既有旅途中事无巨细的见闻记录,也有不少对自己和途人内心思想的揣摩与评价。仔细阅读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中亚和印巴地区的宗教历史和风俗习惯。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一本外国著作,此书读起来自然流畅十分舒服,不知道是该夸作者还是译者的汉语功力深厚了得,也许两者皆而有之。本书最大的缺点就是,作者文字间总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种自我优越感和每每从上帝视角居高临下地对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三观进行审视批判的感觉。总的来说,对于喜欢旅游、历史、宗教的童鞋们,这本书推荐一看。
究竟之旅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旅行不是万灵药,它并不能解决任何根本问题,我们总得面对与认清我们所处的环境。但旅行可以是一片阿司匹林,在生活静如死水的时候,聊藉现实之痛。在一个环境里生活久了,人就会变得麻木,失去原有的幸福敏锐度和感触力,旅行不过是一次激活,让我们从琐碎疲惫的日子中跳出来,重新获得生活的决心和温情。再完美的旅行,也拯救不了我们眼前的苟且,但是,经过旅行,触碰到那些不同的人和事,也许能让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安静和饱满。我们总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里寻求一丝与众不同新鲜感,于是我们都热爱远方,然而远方救不了我们眼前的苟且,还有可能让我们的生活限于更加疲惫中,但在旅行中遇见的各种人和事,得到的各种感触,最终会慢慢积累成内心强大的力量,成为我们应对各种苟且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