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读后感(3)篇

最近正处于毕业季或忙碌或迷茫的时候,这本书确实起到了一定积极鼓励作用。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开启另一种带着烟火气息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青年,中年,老年,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喜和忧,选择和被选择,在这些些许对人生发展相当重要的时刻,每一步或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确实需要果决的勇气和坚定迈向下一步的毅力。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我们总得走出自己内心铸造的围墙,总得突破,才能前进。而这些是没有人能代替得了的,唯有自己是主体,唯有这一份体会是自己深刻感悟到的。
当需要激励时,就该去寻找,我们应该永远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可以暂时的丧,但不能永远的丧,人是要活下去的。
进入职场之前,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不是:“这个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而是:“我能去做什么类型的工作?”
我能做什么,试试能不能胜任,那就全身心投入,以及总结、调整为下一步做规划”的四个阶段。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对别人的各种解释是出于应付,欺骗自己就说不过去了。你理解并认同的那句话,就是你此生应当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你曾告诉别人的一句话。
要继续读书,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想要工作,首先你要了解这份工作真正的需求。不要把别人的决定当作自己的选择,不然你就过了别人的生活,一生都难以找到自己。
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来说,考研很简单。对于准备好要工作的同学来说,找工作也不难。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只要愿意,一般都能找到工作。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想来想去,往往都很难找到工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一般都能找到一份离理想不远的工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才显得找工作有点儿难。
如果我们能尽量多地、尽量早地挖掘出自己身上的优点,会发现原来很多工作自己都是能去“够一够”的。
人生是一个累积经验值的过程,你的经验值不够就没有办法升级。大学之前没有吃够的苦、学够的经验,必须弥补回来,没有办法假装一切能重来的。
人可以比能力,但千万别和其他人比运气,运气是没什么可比性的。省下抱怨的工夫,自己努力,造福后代吧。如果一个人的问题从认知上就出了错,那么答案便不重要了。
有时候,我们很难做成一件事,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还远远没有到谈能力的时候。
正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能接受“不付出就能得到的万一”,所以只要你“真正努力过”,你就能立刻和别人不一样,就能超过那些相信“万一见鬼”的人。
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的生活等同于节目时,恭喜你,你已经不自觉地将你的工作变成了你的生活。你感觉不到工作的压迫,是因为你征服它了。你不再为它所累,而是:你想它,它就出来;你不想,它就静静地趴着,也不让你焦虑。
如果你真能把兴趣做成你的工作,你的人生起码成功了一半。
年轻时没什么资本,哪有多少亏可吃?想好了就要全身心投入
一旦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出了问题,就无所谓事件本身的正确与否,全部转移到了人际交往的层面上来。
一系列的“没有想到”不仅仅证明工作做得不好,还证明这个人在生活中就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
正如工作与生活没有冲突一样,所有反映在工作中的问题,都是关于这个人的成长问题。真正的工作不是让你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每个月的月薪,而是让你用犯过的错误去纠正你的人生。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是冷漠。”还有一句话:“对一个人最大的鄙视不是讽刺,而是淡漠。
每个处于实习期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敏感,害怕,想表现却不得要领;热情,主动,为赢得尊重而小心翼翼。或惊弓之鸟,或杯弓蛇影,都是正常的。而那年实习的我,被节目组最重要的主持人用那样的方法孤立起来。我想不明白,主持人都那么重要了,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一个尚是实习生的新人?
每一颗我们播下的种子,都是未来我们可能会乘凉的大树。是遮雨,还是被雷劈,只取决于我们当时的态度。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遭遇冷漠,都会觉得是别人不喜欢自己。然而,别人不是不喜欢你,也不是讨厌你、排挤你,而是人家根本懒得理你,人家根本就没有把时间花在你的身上
首先你会明白,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做好,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同时做很多事;其次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事仍未有回报,是因为他们从未投入过。从“做了”到“做”,正如从“知道”到“懂得”的距离。
打开你的雷达,从一片声音中,找出雷同的点,然后想出自己要说的话和要做的事情。出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关键就在于,你是中肯的,而且与众不同。
判断师父合格与否的标准只在于,你是不是每天都能学到一些东西。你能发现自己的改变和变化吗?你会想到在三个月或半年后,你成长到一个什么样子吗?
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是相通的。重点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可以把事情做到什么程度
要知道,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做出成绩,越是容易被人看到。反而在顺利的环境中,一件事做得再好,大家也觉得不过是理所当然的。
当你把焦点聚集在“我究竟能把一件事干得怎么样”,而不再是“我究竟应该在哪里干这件事情”时,你对事情结果的在意一定会超过对自己的在意。别人看到的都是你干的事,而不是每天抱怨的人。
想让别人听你的,前提是自信,而且要对事情有绝对的把握。在你都觉得自己的办法也许有一些冒险的时候,企图让别人照着你的想法去做,就是一场赌博
说白了,你们一样强,你会遭到讽刺;你厉害一点儿,会遭到妒忌;再厉害一点儿,会遭到非议;再厉害一点儿,会遭到羡慕;再厉害一点儿,就是佩服;再厉害一点儿,就是崇拜;再厉害一点儿,就是敬仰。
有对头是一个标志,意味着你在自己的岗位和领域里取得了成绩。否则,不会有人感到威胁和触动
“你觉得怎样?”不是将选择权交到别人手中,而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支撑自己的能量。
每个人的人生根本做不完很多事,能完成一两件就非常了不起了。
当你真的迈出第一步之后,解决同样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当问题再出现的时候,你不会感到害怕,你只会觉得“好吧,那就再来一次,看看这一次是不是能比上一次解决得更漂亮”!
选择哪一座去克服,还是永远待在自己这一座的山顶,都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更多的时间,用来向自己提问,向自己解答,自己与自己探索,整个人就不会显得那么浑浑噩噩,凡事心里都会有点儿数,人也会看起来更自信一点儿。
我很少看一个人人生的起因和结果,我更在意的是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毕竟,思考方式才是能让一个人变得比以往更不一样的方法吧。
每个人的目标起码是要自己感兴趣的,然后再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虽然隐形窃取别人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挺节约时间的,可一旦目标实现,你的失落感该有多大呢?
每个人都有对人生无能为力的时候,这时不妨停下自责,去找你能够得到的,哪怕是最微小的成就感。然后爱护它,让它帮你重新点燃对未来的理解。
如果每天没有进步,那十年后的你,只是老了十岁
你把自己感动了,别人才有可能被感动。你自己先投入了,别人才有可能投入。这便是我后来制作节目一定会坚持的原则。《明星记者会》后来改名叫作《最佳现场》,它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也都是我的成长。
人可以把自己特当回事,但前提是,必须有人会搭理你。否则,就算你一个人演戏演死了,都没人来替你收尸。
通过阅读,让自己能站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不一样的世界,能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自己找到答案。阅读是为了提高一个人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给人以明确的答案。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把人生活的明明白白的人。每天都身处迷途,面对抉择,有些人当机立断,勇敢的往前冲;有些人畏葸不前,看似实在权衡,实则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机会,所以在迷途中又在不停地打转,结果就是越转越迷糊。
习惯于自己做决定。因为我始终相信,当有一个问题从我嘴里问出的时候,内心就已经有了对答案的偏向性。
世界上既然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也就没有成功的路可以复制。别人的经验(排除客观经验),不论成功或失败,终究都是别人的,仅供参考,因人而异。
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我不相信,有那么多合适不合适,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做好。就像学校转专业的限制:要想转专业,前提是要将成绩做到原本专业的前三。勇敢的去做,弯路自然会变直。
致自己: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好高骛远,要心无旁骛。
关于选择
不要把别人的决定当作自己的选择,不然你就过了别人的生活,一生都难以找到自己。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人,只要愿意,一般都能找到工作。只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想来想去,往往都很难找到工作。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人,一般都能找到一份离理想不远的工作。一个人找不到自己,才显得找工作有点儿难。
关于成长
“每个人都有惶恐、惊慌的日子,你做不到保护,也不要欺负,谁都不能保证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有时候,我们很难做成一件事,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还远远没有到谈能力的时候。
一切的一切,不在于“我们对你要求高,而是你对自己是否负责”
关于工作
有些人是因为环境好才干一份工作。还有些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让环境变得更好才干一份工作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好放在你擅长且感兴趣的事情上。
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做好,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同时做很多事;其次你会明白,有人风风火火做各种事仍未有回报,是因为他们从未投入过。从“做了”到“做”,正如从“知道”到“懂得”的距离。
一个在对话时不和你对视的人,很容易让你觉得她是在自言自语,根本没有尊重你的意思。将来面对同事和客户,这几乎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关于社交
人可以把自己特当回事,但前提是,必须有人会搭理你。否则,就算你一个人演戏演死了,都没人来替你收尸。
关于阅读
看书不是为了找答案,而是通过阅读,让自己能站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不一样的世界,能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自己找到答案。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读后感 第(3)篇
比较适合大学生,或者初入职场的人群,尤其适合传媒相关的朋友看。
书中讲了很多同哥的个人经历,也让初入职场的我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答案。
正如初来北京工作的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远离家人朋友、远离家乡。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我哭过,也想要放弃过,感谢家人和朋友在背后,一直鼓励我支持我,陪我走过那一个个艰难的日子。
正如同哥所言,人生每一段低谷的出现,都是为了映衬未来的某段高峰。将人生放眼远望,便不会患得患失地觉得自己难堪。因为每一段现在的凄苦,都能成为一枚未来和子女吹嘘的勋章。
慢慢的,我逐渐适应了现在的环境和工作,也开始有了新的朋友圈。会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学英语、练字、跑步、瑜伽、看书。自律的生活,给了我更多的可能,其实,不论任何事情,坚持的久了就会成为爱好。曾经我会因为跑四百米就难受的嘴唇发青,而现在却可以轻轻松松的跑过一个小时,并且说我爱跑步。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天努力一点点,对自己更好一点,有人爱时拥抱彼此,没人爱时专注自己,你会发现你的能力远超你的想象。
看到自己一步步的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些苦不值得抱怨,因为你知道迟早会变好。
明天会更好,谢谢同哥,也谢谢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