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孩子读后感400字(3)篇

她们的故事似乎永远不会结束,莉拉的生活与思想借助莱农展现出来,也只有莱农能讲述,莱农所受的一切教育似乎都是为了莉拉。从第一部到这第四部,想放弃又放弃不了,就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看到一个从年少到中年再到老年的莉拉和莱农或者说她们周围的那不勒斯伙伴,有人变了,有人没变,有人衰落,有人发达,有人死亡,有人失踪,有人继续存在。
莱农的结局可以说是很好了,她通过自己的勤奋跻身上层社会,成为了一个有名望的人,和彼得罗结婚有两个女儿,离婚后依然能理性的和他共同抚养女儿,她和一直心爱的尼诺也有了爱的结晶,她也认清了尼诺渣男的本质而离开,陆陆续续出版了很多本书,成功培养了三个女儿,享有名声,地位金钱。
莉拉的幸与不幸都源于她的天才头脑,她的特立独行让她对周围的男性有着致命的吸引,都心甘情愿的为她付出,她也享受了一段幸福的时光。而她总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将一些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点用线连接起来,而她的孤傲和清高让她无法忍受这些,所以当她面对这些时,会带给她难以承受的痛苦。人们只看到她的强悍,泼辣,似乎她不满意就不让周围的人好过,但这只是她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她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下是她瘦弱的身体,人们以为她很强壮,其实她连孩子都怀不上。她经历了太多,人们的赞誉和诋毁一样多,但她从来也没在意过,只按自己的心对人,对事。她不断的再摧毁与重建中取得平衡,但似乎从未平衡。她幸福了一段时间,在与恩佐在一起后,在生了蒂娜之后,在与莱农住在上下楼之后,但这一切在蒂娜无故失踪后土崩瓦解。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她一直疯疯癫癫,神神叨叨,恩佐也离开了她,她整日与图书为伴,了解那不勒斯的历史,来转移自己的悲痛,最终消失不见。
但最后她给莱农寄来的童年时期她们丢在堂-阿奇勒地窖里的娃娃(蒂娜和诺)的重新出现,暗示着她活的还好。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400字 第(2)篇最后一部莱农和莉娜见面的时候,莱农想的是她爱的尼诺也曾经和莉娜彼此相爱,我想的是莉娜抓紧骂醒莱农。嫉妒也好,怎样都好,我始终记得莉娜和莱农说,你是我的天才朋友。莱农上完高中觉得不再读书后,莉娜和她说给她钱让她继续读书。评论里说:可能只是意识到,莱娜不值得自己那样“疯狂和失礼”。某个人的“金光闪闪”或“黯然失色”都是瞬间能够转变的事情,但转变之前,我们都以为那不会变。无论莱农做过什么,最初的安东尼奥都是真正关心她;大学时期弗朗科带给莱农的是精神的富足和提升,带她旅行,让她有勇气侃侃而谈;后来的丈夫彼得罗,虽然起初有些大男子主义,但是我总觉得他其实也是一个好男人,他的家庭背景带给莱农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唯独尼诺……但是也正常,因为我们谁又不是这样,年少时期喜欢又没有得到的白月光,永远是最美好的,即使我们心里都清楚,哪怕粉身碎骨,哪怕万劫不复,我们始终都对时光里的人眉眼如初,岁月如故。尼诺本性暴露告诉莱农她妻子怀孕七个月后,莱农崩溃,弗朗科对莱农说:“对别人不要有太大的期望,要尽量享受你拥有的,这就是规则。”太喜欢这句话了,不要对谁满怀期待,尤其是对女生而言。蒂娜消失的太突然,太让人难过了。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400字 第(3)篇看完前三部的时候这本书还没有不得已买了纸质书读完了,这里就上新了,好伤心哦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之前也说到看第一部是小女孩的成长和友谊,第二部是女人成熟,第三部感觉是女权斗争。看完第四部,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就是莉拉女儿的突然失踪,彻底打破了这一切!!所以这个失踪的孩子就是说莉拉的女儿吧一个女人再坚强、再独立,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有了软肋,更何况是那么重情义的莉拉。在那一刻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她的痛,她自己也彻底变了一个人。什么友谊、什么女权在tina失踪的那一刻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一句很好,你只是失踪了,所以我不能为你立碑,不能怀念你,但是我也找不到你,彻底触动人心。诶,不好意思一部这么好的作品,可能是被我要误读了,可是看到那里心里好痛。我是偏爱莉拉的,要是没有那个事情,她肯定也可以和莱农一样儿孙满堂、安享晚年[心碎][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