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2019-08-06 00:54:14 读后感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
作者:何帆
何帆老师在过去的一年走遍11个国家30多个城市为我们观察到的——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你可以读到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背后原因、也可以欣喜地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在不同场景上演着好戏、新的生活方式为社会消除戾气和偏见、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大山深处开花结果……这本书通过鹰眼视角,既为我们呈现了上一年的全画幅图景,也带我们全方位观察那些微弱却充满力量的新事物、新框架、新方法、新理念、新业态、新生活方式……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变量》将帮助我们建立历史感,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思考这个世界。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罗胖在2019跨年演讲推荐的书,这也就注定意味着其毁誉参半的口碑。刚听说这本书时没有马上读,“让子弹飞一会儿”...读完后感觉行文还算流畅,但结构有些松散,逻辑性较弱,另一点稍有些虎头蛇尾,最后一章给我的印象并不好,但整体来看,里面的许多观点的角度的确很独到,总结整理如下:

在2018年复杂的社会局势变化中,在灰暗的背景下,不能忽视那些看似微弱的亮光。有些小趋势会在很久之后才真正发挥威力。这种力量会逐渐修正,消除人性中的自私、偏见和戾气,营造一种更和谐的公共生活,给我们自己,也给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更有希望的未来。而这股强大的力量就来自中国这棵大树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应该从多元化视角去审视所处的环境与历史,长河模式审视历史是单向度的,它通过描述历史这条河流的曲折行程,告诉我们历史的最终归宿。而大树模式是多维度的,它通过观察嫩芽和新枝,并不断把目光拉回母体,帮助我们去体察母体的生命力。同时要具有历史感,历史感能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和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后面的部分围绕着5个变量进行展开:

  • 第一个变量是大国博弈:很多人关注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但对中美之间会出现贸易摩擦备感困惑,毕竟中美经济结构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但人是一种群居动物,总是要分我们和他们的。事实上,是先有了他们,才有的我们,也就是说,先有了对手,才能保持自己人的团结。即使在和平年代,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在时时刻刻处处较量。民粹主义的土壤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厚,民粹主义的影响比我们理解的更为深远。政治总是本地的,但其影响可能会波及全球。
  • 第二个变量是技术赋能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都有自己的性格,“流水线”只能诞生在追求效率的美国,而不可能诞生在阶层固化的欧洲,只有当技术的性格和市场的性格匹配起来,才是真正的佳偶天成。作者指出的小趋势是:有些新技术在看起来离新技术最为遥远的领域找到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并能通过为普通人赋能将这种潜能进一步放大。这意味着我们在判断技术发展的前景时,不能只看技术的先进程度。在无人之处发现无人机。
  • 第三个变量是新旧融合。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传统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经验,这是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无法替代、不能忽视的。作者指出的小趋势是:有的传统企业已经学会了新兴行业的打法,它们就像老兵穿上新军装一样,会从一个别人想象不到的地方发起反击。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兴行业正在拼命向传统行业学习,大量的老兵也在涌入新军。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行业不可能对所有的传统产业发起“降维打击”,相反,互联网行业自己的发展已陷入低谷。你不能只锻炼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你还必须对传统保持足够的谦卑和敬畏。这里结合了汽车行业与海尔集团的革新之路进行展开。
  • 第四个变量是自下而上。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该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力量能够维护城市系统的多样性,提高城市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激发出普通民众和基层社区的创新。“多核城市”是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收缩”,而保持了开放性的城市才能更好地实现“精明收缩”;很多城市、很多社区正在爆发“颜值革命”,街道和社区正在变得更美、更有生活情趣。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用生态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要尊重基层创新,千万不要低估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 第五个变量是重建社群。这个变量背后的逻辑是: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重建了社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我。人们只有在公共生活中学会如何彼此相处,一个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和谐。在某些地方,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于条件的变化和核心人物的推动,出现了一种“从云到雨”的趋势,原本松散的社群开始自发组织、自发生长。虽然重建社群的力量现在还很弱小,但假以时日,这种力量将大大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公共秩序。

全书的内容感觉还蛮有意思,对我个人的启发是在此过程中提炼出有共鸣或是有触动的点,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纵然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说其兜售概念,有人说其制造焦虑,但这一定不是客观理性的评论,读一本书不要带着偏颇的观点,保持客观理性,取其精华,才能有更多收获,以上共勉!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感谢今天半天假期,才能如此快速看完这本书,专注就是效率高[色][色][色]这本书是一本只讲2018年历史的书,讲述这一年国家发生的大事与趋势,书不厚,但是很多对我而言的新观点,好评。这本书主题是通过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历史是由慢变量决定的,慢变量是一种打开就无法合上的趋势。过去三十年的最重要的经济推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和技术创新,就是这三个慢变量的发展说明国内经济长期还是稳定发展的。但是小趋势,这个占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社会风尚的深刻变革,发展初期看大趋势,发展后期看小趋势。未来小众才是主流。书里提到五个小变量: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自上而下、重建社群。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疆农场的无人机,未来技术趋势是找到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选择适应改造,才能找到更广阔的天地。新旧交替里提到互联网后半场更需要的是向传统企业学习,传统企业多年累计的经验与小数据是互联网很难短期超越的,像造车行业。海尔的去海尔化真的是很棒的自我演化的案例。不管企业还是个人,无法避免要自我更新,否则就等着被别人革命了。自上而下,重建社群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调整。人的本质还是要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更和谐的邻里关系的。多核城市才是未来,东莞、义乌的案例也是第一次了解,其实不一定要做那么大,小而美挺好,有核心竞争力就好。未来的教育就应该更加个性化,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自信阳光小少年阿。确实我们个人的命运是与历史进程息息相关的,历史感能帮助我们克服焦虑,更好地活在当下。看完本书,还是觉得未来还是很美好的,只能不能停止努力,不能做汽车发明时的马夫。[坏笑][坏笑][坏笑]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可以说是耐着性子读完的,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得到跨年演讲宣传,二是出场声势浩大,觉得一定是写出了特别了不起的东西。可能我才疏学浅,也可能期望值过高,读完觉得不过如此。书中讲了五个变量,一大国博弈,二技术赋能,三新旧融合,四自下而上,五重建社群。变量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挑了这几个写?大国博弈,技术赋能,新旧融合,这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嘛,这样写,放到什么时代都没毛病。自下而上,重建社群。在我看来,可以归结为一种解释。初中时候历史老师曾说过,历史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之前发生的某些现象在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再次出现。比如,贫穷的时候人们因为没钱买新的裤子只能烂了又补着穿,当穿了一段完整无缺的衣服之后,破洞牛仔裤便流行了。和作者说得自下而上的力量可归于同源。贫穷落后的山村会因为条件设施差,一个班学生就几个人,所谓小班,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发达的城市里生源很多,所以每个班学生也很多,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但到富裕到一定程度后,现在的一二线城市又有很多的教育机构以个性化教学为理念,倡导小班办学。重建社群也是一样,之前邻里乡村相处和谐热闹,见面家长里短,热情淳朴。而城市的小区每一户一户几乎很少见面,更甚少交流。而现在,人们物质丰裕了之后,想要和周围的人建立一种联系,哪怕只是见面打打招呼,嘘寒问暖几句话也是能带来一丝温暖的。自下而上是时间问题,重建社群我认同这种趋势。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见多识广,读后还是可以涨知识的。我隐隐担心作者立的flag,一年写一本书质量如何保证,期望不要为了写而写。加油。2019.2.1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