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_800字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看完《杨绛传》之后再看《我们仨》,感觉像是又放映了一遍他们一家三口生活的温馨画面(因为《杨绛传》部分文章摘自此书)。
文章以杨绛先生的梦作为开头,梦虽有些奇怪,但却好像很真实,因为梦中钱钟书和钱媛都离她而去,留她一人在全然陌生的地方。我想,类似的梦,在他们离开的那几年可能会在夜里无数次侵犯杨绛先生,但还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和家人的牵挂支撑着杨绛先生。
书中第二部分从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开始留学牛津写起,从两人世界到有了阿圆(杨绛),再到去法国留学、为国为家回国、经历抗战最后时期、文化大革命……,其中有磨难,有欢乐,家的位置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他们仨的互相关怀与爱、他们独有的默契。
有几处看了觉得他们怎么这么可爱
生钱媛时:“锺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钱钟书先生两年后回家时,小钱媛不认识他。
“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锺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个人觉得,《杨绛传》会更全面的让我们了解这一家人,因为它的从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如何相识到她独自生活的余下岁月都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