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_1400字
《灿烂千阳》读后感1400字
整本书就语言描述、结构搭建来说很流畅。前面几章一直描写玛丽雅姆,忽然戛然而止转而描写莱拉及其他们一家的生活,我当时还有点纳闷,不明白作者是要干嘛,再看到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兜兜转转,她们的故事不同,悲哀却是类似的。
1.这样的故事看着很揪心,第一,战争让整个国家的人流离失所,每天在恐慌与绝望中徘徊,这种感觉可能不是我们从小就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所能理解的,真的真的要感谢和感恩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庇佑我们。第二,女性的悲哀,女性不被允许独立上街,上街必须有丈夫或是男性家人陪同,并且要穿着卡布(类似于全身从头到尾罩起来的装束),女性不可以上学,不可以工作,在家以夫为天,就跟我们古代的生活有的一拼……看着这些,我忽然能理解女权的那些人了,(因为我本来是有点反对女权男权的,就觉得平等就好)没有主导地位就没有话语权,没有话语权就意味着要被支配被羞辱,一切都掌控在别人手中,还没有反抗的余地,真正的可悲又无奈,从嫁人开始,有的只是没有灵魂的度日及忍耐。人生只有长度没有厚度,缺少了太多的疼宠,只有无穷无尽的重复和羞辱,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想想都觉得无比的可怕,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做独立女性的想法,也希望每个女生都不会经历书中提到的女性那样的生活,真的真的太可怕了。
2..娜娜是最爱玛丽雅姆的人,同时也是给她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的人。一边唾弃自己的女儿是哈拉米(私生女),一边又为了女儿好忍不住去让她认清一些残酷的现实……深处那样的时代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娜娜可能自己也无法认识和感知到自己表达爱的方式是有问题的,抑或唾骂女儿是她转移自己不满和痛苦的一种方式。究竟是哪种可能无从考证,只是期望我们每个人接受爱和表达爱都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式,不要采取伤害和爱并行的方式,爱的恰当是暖流,爱的错误是匕首。
3.玛丽雅姆是我觉得这本书中最悲情最可怜的人物。从小顶着哈拉米的名头被母亲唾弃,不被父亲接受,最后被安排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很多岁的拉希德,拉开了她更为悲剧生活的序幕,二十多年一直承受着拉希德的谩骂和殴打,这样的生活让她自己的心都麻木了,原来对爱与自由的憧憬都深深的埋在了心底之下,直到遇到莱拉,她曾经的憧憬又重新被唤醒,虽然依旧过的辛苦,至少看起来像“正常人”应该过的生活了。书中有几处提到,玛丽雅姆一生有两次签上自己名字的机会,一次是她十几岁嫁给拉希德时,一次是她三十九岁那年杀了拉希德认罪时,看的让人揪心,草草一生,甚少有人给过她完整和无私的爱,也甚少感受过灿烂千阳,是莱拉及莱拉的女儿,让她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一些温度、做母亲的感觉,所以她最后牺牲了自己成全了莱拉一家,做了莱拉一家的“灿烂千阳”,对她何尝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呢?既然这一世全是苦难,倒不如利落斩断,奔望下一世。
4.莱拉是传统女性及现代女性的结合体。为了保住与自己心爱之人的孩子,可以忍耐着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岁且自己不爱的人,但对于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即便受到殴打也一直在坚持,比如她追求的男女平等。虽然也是苦难的一生,幸运的是她是一个得到过幸福的女人,且以后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做一个越来越幸福的女人,我最欣赏和佩服她的一点是无论生活给了她什么样的暴击和磨难,她一直没有被同化,且不舍纯良与自由,追求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