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全集)》读后感_1100字
《三体(全集)》读后感1100字
不能给满星! 虽然故事构思、人物刻画和理论框架,都非常吸睛,令人叹为观止,但仍然存在丁点瑕疵。问题出在第三部,存在一点逻辑不通,主要集中在升维和降维方面,高维是否优于低维上也有两个鲜明事例,导致没有明确答案(也可能是我偏执的观点,太在意细节安排了),也出现为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匆忙安排剧情的情况。
小说或影视的续集常会出现烂尾的规律,连大刘都不能免俗。我想来可能有两个原因:1.作者进行创作不能一气呵成,对于像三体这种长度的小说,短了作者写不出精髓、抖不开包袱,长了大刘身体和脑袋也受不了,往往就采用分部的方法,既轻松又经济。但思维创作需要连续性,放松紧绷的思维,再拉紧也是回不到之前的程度,给思维以喘息将会带来作者构思和想法的变化,续作鸿沟就产生了,且三体的构思间隔太久! 2.来自读者,未读三体,一看分为三部,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分部概念,刚读完第一部,感觉自己被故事深深吸引,本能地读完一部后而回味、喘息。这样,拉住你思维的那根线也慢慢松弛下来。当读起第二部,会发现第二部开头令人难以联系,以为是新的故事,迷迷糊糊,趁着读第一部的热劲,熬上几十页,发现框架又明晰起来,又找到熟悉的人物,又能舒适的读起来,而三体2确实又是精髓,如此的硬核科幻,读者观感和愉悦度达到顶峰。类似情况,读完又出现一个思维放松的节点,紧接着发现第三部隔了两年半才写出来的,虽然第三部故事还是连续的,但读者对故事有了很好的认知和熟悉,也更容易发现逻辑和组织上的漏洞,甚至因为人物的刻画特别刺眼而开始对作品产生消极的态度。更糟糕的情况是三体3还被编辑催稿,导致作品的火候没那么成熟了,甚至都在圆第二部的故事,且编辑还参与了故事的安排和结尾(大刘回读者信告知),结果不言自明。
大家肯定也读过别的长篇文学作品,比如我读莫言的生死疲劳就感觉很过瘾,因为他构思和写作连续,构思后一口气写完,作者和读者都很过瘾。或者预留开放式结尾,给留给作者更多可能的想象,本文结尾也想,但故事讲的太详细,结尾变得毫无悬念,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概括三部分别为联系现实的软科幻、结合物理学的硬科幻,以及游离于科幻和弥补故事情节的交融环节。
但大刘的三体毕竟得到了业界和大众的认可,是一部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读者如果能从中得到启迪和思考,从而影响个人发展实属难得,就算能开阔视野,激发对科幻作品和物理学的兴趣也是很好了。在我断断续续阅读三体的这一俩月,回想起来,影响很深,自觉也很值。越是喜欢,反而在读第三部与大刘有了很大分歧,导致了失望情绪蛮严重的,可能是太较真了。读科幻小说实在不能当科学论文来思考,饱饱眼福、适当开阔下视野和思维,乐呵乐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