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第3版)》读后感_700字
《兄弟(第3版)》读后感700字
好久没有这样酣畅淋漓的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余华的书,一如既往的好。
李光头偷看女厕所的开局一度让人感受到王小波的文风,文革历程的细节描述读的多了,宋凡平的死并没带来震撼,震撼的是李兰回家后的冷静和不屈的内在力量——在短小的棺材装不下尸体时就让人打断亡者的双腿。对李兰的女性自尊的描写是形象到位的,前夫的屈辱,宋凡平带来的骄傲,再之李光头带来自我暗示崩塌。对恋爱男女的心思是精细的,林红和宋钢成婚前心理的曲曲折折变化。
一个个故事都有现实的印记,从经商的、从政的、行骗的、卖淫的、发家的、落魄的,一个个荒诞形象从现实中被再加工浓缩。李光头与林红发生关系不能接受,一下拉低了对林红的美的感受。宋钢是太过于悲情的角色。结局的李光头想让宋钢看日出的荒诞又分外的黑色。兄弟二人的结局不喜欢,正如对市场思维无孔不入的侵入人性社会方方面面不喜欢——或者说反感、抵制一样。余华用每个人物在结束的符号化,用这种黑色幽默去控诉这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
物质的充盈始终填充不了精神的匮乏,石述思曾说过:“在一个一切皆可卖的时代,不卖的东西最贵。”人值不值钱,关键是看原则值不值钱。狄更斯在《双城记》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须弥纳于芥子,时代如何,生活还是自己的。在《深圳在左天堂在右》描绘的这座城市里,目前还能经得起种种洗炼,以后应该也可以。
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