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_700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后感700字
《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在叙述人和我自己之间游离、变换,似乎是真的,又似乎是假的。占取了一个虚实之间的便宜,所以讲了大量的真话,也讲了很多我对当年的一些战友,尤其是何小曼这样一个人物的忏悔,以及很多对青春里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反思。有很长时间,我一直在想,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我们人性中的一个弱点,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现象,导致了4个女兵不同的命运。
《芳华》的男主人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每个人的忙。他是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具有美德的人。
一个英雄到底可不可以爱?可不可以爆发一个男性对女性的接触?恰恰是这样的接触改变了我们所有人命运的走向……这些思考就是我写这部小说的起因、过程。
——摘自严歌苓上海书展《芳华》读者见面会
人群里对一个弱者的迫害欲是从哪里来的?来源于人性的弱点。人性是个好深刻的话题,我常想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越发觉得人性本源应当是善恶并存,但两者比重不同,比重大的那一部分就是显现出来的那一面。人性本源所显现出的善与恶在人群中的比例我觉得是1:1的,而之所以如今感觉善良的人更多,只是因为文明的教化。如果没有文明的教化,任其人性自由发展,那究竟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全凭善与恶的较量谁占上风。恰恰是后天性的文明教化,生生将恶掰成善,或者说让人性的劣根性隐藏起来。庆幸文明社会发展至今,道德的束缚让人群对弱者的迫害减少,或者说让人群对弱者迫害的成本变大,风险变大,迫害有减弱之势。但人性的劣根性会不会消失,我认为肯定不会,他只能被隐藏,却绝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