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8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磕磕绊绊,阿米尔终于追回了内心的风筝,走上了重为好人之路,完成了自我救赎。
然而,时隔多年
那个很有天分的中国娃娃不再微笑了
那个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人的哈桑回不来了
那个可怜,又可敬的哈扎拉人
种族隔离这种现象,从古罗马帝国开始,无论是蒙元政权统治下的民族四等级制、不可断绝的黑人歧视、纳粹时期对于犹太人的疯狂迫害,还是当代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历史的惯性作用由来已久,到今天仍然存在,仅仅是因为出身不同,有人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海贼王》中的最高人种天龙人身上可以见到这种人的影子,他们随喜好行事,肆意妄为,与入驻阿富汗的塔利班别无二致。生活在那样的战争年代,人性中的丑恶部分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活命一些人随波逐流,做了有悖常理的恶心事,但有的人依然坚守良知,在身临险境、命悬一线的时候,为了心中正义肝脑涂地,所以哈桑父亲在离开喀布尔的途中挺身而出,救下了那个身怀六甲的人妇;所以哈桑誓死捍卫自己的忠诚,枪响的那一刻我相信他是无怨无悔的,为了所爱之人奋不顾身,是身体不由自主的行动;所以索拉博于颤抖时拉开了弹弓。在他们身上,人性的向阳面一脉相承。
哈桑与阿米尔,父亲性格中不可共存的两面,少不更事时无知取得了胜利,却也埋下了苦恨的种子。终其一生,有良知的人是难以身负愧疚前行的,作过的孽,都是为日后挖好的坑,在每一个夜里让你难以成眠。
拉辛汉像是阿米尔的良知,在他需要帮助时不遗余力,鼓励他写作,为他开导父亲,执意劝说他找回风筝,好人拉辛汉,黑风你。
同情哈桑,喜欢哈桑,然而这样的人太少见了,反而是阿米尔才更像你我吧,这个具有普世价值的人物性格,年轻时懦弱自私,为了所得之物不惜一切,如梦初醒后又渴望重拾初心,想要找到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