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 正文

《白鹿原》读后感_1400字

2019-09-21 11:04:15 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1400字

无题

——记《白鹿原》读后感

花了近一个月,断断续续总算将《白鹿原》看完了,当阅读进度显示100%,最后一页落款时间在我眼前铺展开来,才意识到白鹿原完结了,可我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总觉得故事还没完,白鹿原的人,白鹿原的生活还没完,它隐隐约约就在距离我很近的某个村落发生着……

这种感觉说不上震撼抑或是悲痛,但压抑是有的,一种无奈,叹惋,夹杂着某种悲愤,不甘,随即又自嘲式地释然了,最终恍然若悟:每个人都会代入自己的喜好情感去评判白鹿原上的人物,这种代入增强的后果就是希望自己所喜之人有圆满结局,所恶之人则遭受应有的报应,而陈老给予的白鹿原的结局是带有某种宿命论的,但同时也是留白式的,这种相似感大概要追溯到三年前我读《平凡的世界》,二者都让我在读罢之后,久久回味识图咀嚼人生百态。我想,大概是距离与年代感生发的是厚重,人物对话与生活世态流淌出的是真实,白鹿与奇人怪事则为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最终呈现出来的便是这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依稀记得卷首语有巴尔扎克给做的推荐语——“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老实讲“秘史”一词颇有点意思,百度词条释义其为“未向世人公开的内部秘密历史”。白鹿原的故事,于上世纪上半叶的白鹿原民众来说,是真真切切发生的透明的事件,于白鹿原的后人来看已成往事,于白鹿原之外的人来看,却是一桩桩秘密,是迷雾中的传说。所以对于我们这代人,尤其是只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上世纪动荡年代历史的人来说,《白鹿原》无疑是一扇窗,一扇打开了“潘多拉盒”的窗户,让我窥见了未曾经历的那段特殊时期,如此方知而今的某些认识和看法是多么浅薄无知,原来一直以来我所信奉和了解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肤浅到远远没有资格谈论那些年代民众的生活。

直至读罢,才坦然承认自己的浅薄见识在这史诗般的作品面前是多么不值一提。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之久,可世事浮沉,纷繁复杂,变化无常,人性,伦理,亲情,友情,爱情,坚守,背叛,暴力,革命,热血,刚硬,谄媚,勇敢,懦弱,自私,无畏,冷漠,纯洁,贞洁,不忠,颓圮,希望等到等,就在这平仞的原上相互交织着,彼此较量着。终于在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这一天,“砰”的一声,崩裂开了,也归一了。

我一直在想,莽莽原上,白鹿何在?自始至终,“白鹿”从来没有以实物出现过,它更多时候是一种神灵,贯穿了白鹿原人的一生预兆,忽而出现,忽而消失,更显神秘诡谲。当白嘉轩第一次见到白鹿留下的印记决定买下这块地后,白鹿原就注定不会安宁。白灵为共党献身,朱先生驾鹤西去,白鹿也就消失了,从此原上无白鹿,也就再也没有如白灵清纯勇敢女子,再无朱先生饱含学识的关中大儒。白孝文与黑娃鹿兆谦,作为白鹿原人性前后反差最大两人,一个证明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当人性的阴暗面开始占据上风,一个谦谦君子沦为利欲熏心的权谋者,令人感到悲愤。而黑娃鹿兆谦则向世人证实了何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朱先生一生弟子无数,最后最好的却是土匪,改头换面做回好人,却背受黑枪,令人叹惋。坏人当道,好人沦落,世道人心可见一斑。白鹿原,也就不再名副其实了,曾经威风凛凛的鹿子霖疯癫而死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再也激不起任何涟漪了。

白鹿原,还是那个白鹿原,只是人,已不再是当年民风淳朴的原上人,已不再是万仞平原拔地起,仁义相约满原行的白鹿村了。

  • 《精彩人生的一分钟小习惯》_读后感_400字
  •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思考,快与慢》_读后感_400字
  • 《人类简史(新版):从动物到上帝》_读后感_400字
  • 《解忧杂货店》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小狗钱钱2》_读后感_4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400字
  • 《嫌疑人X的献身》_读后感_400字
  • 《追风筝的人》_精选读后感_400字
  • 《三体(全集)》_读后感_400字
  •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