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_2400字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2400字
风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
年初立下年内看完50本书的flag,时间倏忽,已过四分之一,才看完11本,主要原因——两个月来才断断续续看完这套《明朝那些事儿》。
对于一个看小说先看结局,只看喜剧、悲剧免谈的万年怂包,看一朝断代史,是很忧愁的一件事。
两个月间,满怀期待地看朱重八从一个皇觉寺里明月相伴、孤灯一盏的小僧弥,到鄱阳湖畔愈挫愈勇的一代诸侯,再到雄才大略的开国帝王;冷眼旁观燕王从靖难之役的反败为胜,到修书立言、万国来朝的永乐大帝;会一脸姨母笑地看个性张狂、追求自我的朱寿大将军嬉笑玩闹;也会心中比划着鸡毛掸子看文武不通、专注手艺的木匠皇帝不务正业。看土木堡之变时是咬牙切齿的,看松锦大战时期是内心悲凉的。不论我愿不愿意相信,纵然最后一任CEO崇祯帝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本书主人公大明公司还是破产清算了。
套用作者的话来说:“历史从来就不幽默,也不乐观,而且在目前可知的范围内,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结局。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追悔,它都无法改变。它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既成事实,拉到医院急救都没办法的事实。”
二十四史拎出来,哪一个朝代不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大明王朝却又是辉煌崇高的。与《剑桥中国明代史》《明史讲义》《万历十五年》比起来,《明朝那些事儿》更着重于对一个朝代精气神的描绘,于明朝而言,就是气节。
靖难之时的铁铉,土木堡之变后的于谦,“孤直罪臣,情义嵩十大罪为陛下诚之”的杨继盛,以身殉道、正直却没有心眼“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的杨涟……
大明是辉煌的,他曾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有“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的霸气,却用强而不欺、威而不霸彰显着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气度与底蕴。
大明是可悲的,废相后的皇帝独尊,导致依附皇权的宦官奸臣层出不穷。
可大明又是幸运的,他有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英雄。
他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的忠臣;有明察成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君终已无忧的智臣;依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食饮节俭的贞臣;国家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的直臣。
他有光明的一生、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的圣人。
他有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的国士。
书中不否认封建士大夫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自命清高的弱点,但更欣赏这些迂腐书生意气——“即使一穷二白,被误解、污蔑,依然坚持原则、坚持信念、坚持以天下为己任,坚信自己的一生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无论对方反不反感。坚信自己生来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怀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无论对方接不接受。坚信国家危亡之际,必须挺身而出,去捍卫那些自己不认识,或许永远也不会认识的芸芸众生,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对方是否知道、是否理解”。
但历史说的就是政治,而政治并不是游戏。正义和道德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服穿,更不可能掌控朝廷。因为掌控朝廷的唯一方式,就是斗争。书中无不体现着政治是一个残酷的赌局,单靠善良和正直对其胜败无济于事的。政治赌局的参与者实现正直的方式,往往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和现实的利益面前,良心实在不太值钱,所以,虽身处宦海,仍心系天下,胸怀万民的夏言终为严嵩所害。多年忍耐、潜心修炼,在愤怒与仇恨、诡计与公道中挣扎求生的李东阳、徐阶赢了,从奸党满朝到一网打尽,他们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逐渐扳回劣势。
多少庶吉士,从一个刚正不屈、直言上谏的愤青,变成了圆滑处世、工于心计的政治家,他们了解世界的黑暗与绝望,却从不放弃,并以悲天悯人之心去关怀所有不幸的人。
明朝的这些文臣武将中,我最喜欢李东阳(喜欢得没有道理,哈哈哈哈哈),要说崇敬的,那就不胜枚举,关宁防线的构建者、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孙承宗,拥吞食天地之志、怀改朝换代之谋的姚广孝,舍身取义、报效国家、鞠躬尽瘁、夕死无憾的戚继光,清高孤傲、精通兵法、诗书文画皆大成的徐渭……打从小最膜拜的还是太岳相公——张居正。约莫是小学的时候,在百度贴吧追过一篇名为《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的帖子。帖子多以正面描述居多,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发现张阁老只是一个正常人,他有正常的欲望,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但正因为熟悉了这个走下神坛的张白圭,才明白那个不顾一切、顶住压力坚持改革的张居正,到底有多么的伟大。这个为大明朝续命的张首辅,万历元年(1573),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贪吏闻风丧胆,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万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但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文末,例行表扬一下书中老乡的优秀代表:“在洪武年间,安徽人黄观连中三元,永乐靖难时,黄观为永乐所忌,将其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改第一名为韩克忠,所以在大多数历史记载中,三元并没有黄观的名字。在此特为这位忠臣和读书天才正名”。
最后,要向张阁老以及我最爱的李阁老学习:永不放弃良心和理想;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