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_8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后感800字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初读万历十五年被作者的博闻广识所折服。一本书涵盖了历史、政治、文化、哲学,且完整系统地讲述了万历年间乃至明朝中后期的整体社会发展、政治系统和民治情况。用明朝文官集团中的个例:张居正、申时行、海瑞,讲述万历一朝政治体系的僵化及作者个人强调的阴阳论说。以戚继光来阐述军事技术和当时的文武官员的地位差异,同时将政治经济、中央集权、地方税收政策混乱、沿边海防等因素融入,和笔者的大历史观所契合。最后在哲学领域以李贽为例,引入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简要地讲述了唯心、唯物,佛学、儒家思想在道德治国的当时是如何共处及思想领域的各类矛盾。以道德代替法制来约束群体的不可统一性致使阶级分歧越发严重,高度的专制集权和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机制致使社会矛盾频发,官僚机制的崩坏腐败加速了王朝的倾覆。看似毫无起伏的万历十五年在笔者的论述下成为影响一个王朝的关键一年。在历史家的反思和剖析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读史明理,感谢所有著书者和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