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_1700字
《白鹿原》读后感1700字
2017.5.7至2017.5.19.凌晨一点十分左右
断断续续历时半个月看完陈忠实的《白鹿原》
昨晚应该写书评的,时间太晚了,鉴于我常睡眠不好就先搁着了,可是晚上大脑里全是此书中的情节人物言论,还不如不睡[撇嘴]好吧,开始记录一下读书想法吧!
首先,这本书引起我的兴趣去看的缘由大概有很多,不过当时是因为刚重温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许也因为我也来自西北,和关中近的缘故,对关中的作者有一种偏袒的喜欢
未看此书前,对这个的影响大概是比较黄的一本书,以前听到点这个书,其实整本书看完后,此书确实是黄,但是没我想象中那么黄吧,不及金瓶梅应该[嘘][嘘]这个黄主要在结婚初夜的描述都是露骨,然后再就是白家老大白孝义,鹿家当家的鹿子林,长工鹿三大儿子黑娃与小娥淫荡的事,本书最大特点就是看完了你不知道作者的立场观点,整本书逻辑思维,结构框架混乱,导致书中的人物的特点都是模凌两可的,他是以白鹿两家恩恩怨怨为主线,可是最终描写的手法,人物刻画上和路遥差距太大了。
总结一句此书主线:白家:以德报怨,这在本书介绍此家发达缘由以及最终大结局时可以看到作者的意思,白家本也是大户人家,在从白嘉轩向上数第五代时出了一个败家子,同时也出了一个好孩子,败家子本来是族长,然后把家以各种方式踢踏光了,弟弟没处落身吃饭然后就去乞讨,这孩子嘴甜重情义,谁给他吃的了他都要记下来,等自己长大点了能做工了就去揽活了,然后用一个只进不出的盒子把钱塞进去每天都是风雨无阻早出晚归干活,终于一天掏出所有盒子里的积蓄首先是买来了麦子磨面蒸馒头拿着去感谢哪些曾经给过他一口饭吃的人,以及并没有帮过他的人,凡是白鹿原上的人家每家都去感谢感恩,然后置田地娶媳妇盖房立家训,每一个白家的子孙都耳熟能详(只进不出黑匣子)的故事,从白家祖先发家的路线及他大家后对待周围人的方式,也说明了白家的注重仁义道德,这在白嘉轩身上印证的十分彻底,也是为什么整个白鹿原只有白家人能当族长而鹿家始终不能,即使鹿家很富有的时候,白嘉轩是个十分保守的人,他有他的仁义道德,他也是恩怨分明,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即使黑娃打断了他的脊柱,他还是没有记恨黑娃反而三番五次救黑娃帮他,可是不管是谁,他的儿子也好他的其他敬重的人也好只要是犯了族归,影响了白鹿原仁义道德白鹿村的门风,哪族规必须惩戒,这就是为什么小娥死了害人时他一点不胆怯,一方面白嘉轩心中做人无愧于心,在他眼里小娥是个荡妇,不能进祠堂,即使死了害人也要在她的骨灰上盖座塔让她永世不得超生,小娥的一生是悲哀的不幸的,她的不行首先是她秀才父亲,黑娃解救了他,她想和黑娃好好过日子,可是社会环境伦理道德容不下她,她始终退步求保全还是沦落为天地不收宝塔镇压的鬼!
鹿家的祖训是:恩怨分明,不忘报复!
他的祖先是个勺勺客,也就是厨师,那时候的社会厨师戏子这些都是下九流之属,所以白鹿原的人其实是打心底里不服气鹿家的发家途径,尽管大家都眼热他家的突然发家,但是中国有句话就是君子次財,取之有道,而鹿家的祖先是通过忍受别人辱骂,踢打,及被哪个老厨师糟践(不清楚男性被什么什么该叫什么,大概就是做男厨师的陪睡吧 或者说重一点就叫男妓吧)然后学得厨艺,见大世面,遇上流社会人士,最后得势了不忘报复哪个教他厨艺的厨师,然后回到白鹿原也不忘恩怨分明,曾经给过他吃食的他给吃羊肉汤牛肉白馍,曾经不给吃食还叫来野狗咬他的来混吃的碗底就是草,他家的祖训故事就是勺勺客,每一个鹿家的子孙都孰知此故事,这一点有愁必报的特点鹿子林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鹿子林从自身修养上来说他是不配和白嘉轩放一起评论的,他是对人不对事的主,和白嘉轩的格局不在一个层次上,他睡了自己儿媳妇,睡了侄子媳妇小娥,和白鹿原上稍有几分色相的女人都有关系,因此在他晚年时亲儿女没有,干儿子一大堆,可是他的一个儿子是抗日民族英雄,一个是地下党,他们后代的觉悟是比白家好多了,白家始终是走不出白鹿原的,就如其父亲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他只管他祠堂的事!
算了,感想很多,就记录这些吧,!
觉得看书就是看完了后,书中人物以及故事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哪就差不多了!大概每个人都要这样与自己的思想不停做斗争才能获得比较深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