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读后感_1100字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1100字
我是一个很懒得写观后感的人,无论是书还是电影。但是看完《解忧杂货铺》很想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继期中考核后,原定每周看一本课外书的计划就落下了,而且也日渐沉迷于电视剧之中,似乎像是为期中备考或交作品忙碌的自己找个偷懒的理由。期中以来,直至现在我写这感受之前,我只看了两本书,一本是八月长安的《暗恋·橘生淮南》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感觉像是自己曾经的缩影,但那只是小女儿家的心思罢了。而《解忧杂货铺》就大不相同。
初次听闻这本书是来源于2016年暑假同学的推荐,而且,似乎在听闻这本书之后,总能时不时地听到关于此书好的评论,也因此跑图书馆借了几次,但每次都已被借出,就连预约的名额都满了,然后也就把看这书的想法给放下了,继续沉迷于追剧当中。也就在2017年一月一号还是二号,开始看,但由于考试的缘故看了一小部分又将其放下。在考最后一科前一个晚上,复习乏了,奖励自己干会儿自己喜欢的事,便继续看《解忧杂货铺》,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考前的几个小时,还挪用了仅限的几个小时复习时间,花了一个其中的一个多小时去看,一考完试也在看,甚至连吃饭都在看,不得不说,我看书忘得快,以至于很多时候我需要逐字逐句的看书中的内容,导致我看书速度很慢。也正是因为忘得快,所以想把观后所感记录下来。
在最初的时候,会觉得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深入看下去之后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来找浪矢爷爷咨询的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千差万别的,但又存在着某种联系。开篇在孤儿院长大的敦也三人,本是小偷,但又是使晴美社长最终走向成功的重要建议者;击剑运动员与孤儿院没有关联,却又是晴美社长最好的儿时同伴;怀了有夫之妇孩子的女人,她的孩子却与另个来店咨询的鱼店音乐人有着种种联系。这样的联系贯穿着整本书,而所有的联系都汇聚在一个焦点——孤儿院,那是那些来咨询的人曾待过的地方,也是浪矢爷爷年轻时的爱人所创办的,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即使出现的人物很多,但也不觉得混乱不清。
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浪矢爷爷所说的,“无论是捣蛋或是认真咨询的人,都是心里破了洞,而且有重要的东西正从洞里慢慢流失。”因为有烦恼,才会去抱着尝试的心态去咨询,虽然最终决定咨询者的前进方向是他们自己,但咨询浪矢杂货铺是为了能让自己内心的想法得到一个有力的支持。所以每个人都是一个预见者,有股潜在的力量指引我们前行。
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自烦恼,但现实中并没有“解忧杂货铺”的存在,我们无法写信倾诉咨询,但我们能做到的是,遵守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努力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