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_7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700字
追风筝的人,这是时隔十年后,我第二次读这本书。虽然内容早已忘记,但那种想快点再快点把它读完的心情是没变的。
我是个不喜欢看很多细节描写的人,但这本书的描写,曾多次让我落泪,错了,是嚎啕大哭。看这本书的几个小时里,我经常看着看着眼泪就哗哗往下流。小时候最喜欢看悲剧,而现在岁数大了,看到结局是美好的,又忍不住哭一场,好像自己感同身受。
哈桑,真真是个少爷虐我千百遍,我待少爷如初恋的人。人生在世三十载,试问哈桑过过几天好日子?可他的心态却比任何人都要好。小时候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甚至遭受凌辱也不吭声,更是在被阿米尔赶走后还念着他的好,跟儿子说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为什么好人总要受折磨。为什么好人不能长寿?到最后都没能见到他最好朋友一面,甚至没通过一封信,没说过一句话。
阿米尔,1975年那个冬天以后,便终生活在痛苦与自责中。他甚至没有孩子,我觉得是因为他放不下,总有块大石头堵在心里,自然天不遂人愿。在美国生活20多年后,回到阿富汗,因为那有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事实上,他做到了,他终究向爸爸证明了他是有爸爸身上的血气的。他终于也为了哈桑的儿子千千万万遍。
索拉博,一个仅仅10岁的孩子。但不知为什么,看书中的描写,总会觉得他是个成年人。那么隐忍那么懂事。为了不回到噩梦缠绕的孤儿院,不惜自杀。他还只是个孩子啊,他居然会想到自杀。战争,把孩子变成了什么样子啊!想想阿米尔12岁的时候,还为了得到爸爸的赞美喜爱而葬送了哈桑的前程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真的为自己生在这个时代赶到幸运。常年战乱,国不能称之为国,家亦不能称之为家,人人自危,自身难保。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眼前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