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_700字
《白鹿原》读后感700字
一口气读完了《白鹿原》,不由自主矫情地感慨万千。最大的感受:读书还是要读名著,因为那是历经岁月却不会褪色的人的印迹!现在看的书和见的人都慢慢多了,小时候的那些朴素的、干瘪的区分好人坏人的价值观如同一个发面馒头饱涨起来。小时候爱看武侠剧,对同样一个行为——偷袭的实施,放在大侠身上那叫聪明和有智慧,放在反派身上就只能和卑鄙下流挂钩。武侠剧和武侠小说里“好人”和“坏人”的人设从一而终,让我觉得好人一辈子都会是好人,坏人从生出来的那一刻就是坏人,而童年纯洁如纸的心灵很容易就被这种美好设计洇染。《白鹿原》描写的都是一群小人物,所谓有地位的人也只是小说里的边角料,即便不可或缺。每一个人物的形象随着情节的推进逐渐变得饱满,也逐渐变得复杂。如果单纯以所谓的“好人”标准的放大镜来窥视这部小说,里面几乎找不到一个好人,如果非要排个号,朱先生第一,冷先生勉强第二,除此之外“好人再难寻”,“坏人”却一抓一大把。但也正是这样,你才会觉得这部小说有血有肉,近乎真实,因为我们的现实社会就是如此。不得不佩服陈忠实,假如不是深谙人性,看透人心,不大可能写出这种把人的皮肉筋骨甚至心灵都解剖开来的巨著来,又能以第三者的视角客观叙事的同时,立场不偏不倚,殊为不易。《白鹿原》在时间维度上经历了清末、民国、北洋、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几个典型时期,其中也涉及了土改、大跃进和文革等非典型时间,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以一个小小的黄土原为聚焦点,却窥见了上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刷完了原著,打算去看看电视剧。这个决定也很让人纠结:既想看到陈老笔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又担心视频形象毁了自己心中的那些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