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_28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800字
这是一个人的朝圣,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
六十多岁主人公哈罗德已经退休了,退休后的生活就如同一滩死水,暗淡无光,沉寂得无法激起一丝微澜。
某一天他收到好友奎妮的来信,才知道她患上脑癌,时日无多,听到这消息时哈罗德感觉有颗炸弹在心里轰然炸开了,过往如同电影一幕幕划过他的眼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间,有愧疚、有难过、有不舍……
他拿着回信徒步走到邮局,却在走到邮局时不肯停下脚步继续前往下个邮局,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但只是回信说抱歉却是远远不够的,他应该要做些什么,才能使自己心安。
哈罗德在加油站遇见了一个女孩,女孩告诉他要有信仰,要相信自己的信念能做点什么。于是哈罗德出发了,在没有手机没有各种徒步工具的情况下,从英格兰南端的金斯布里奇出发,徒步前往紧邻英格兰北部的苏格兰海滨城市贝里克,看望老友奎妮,并希望以此行来鼓励奎妮坚强的活下去。
87天,627英里,哈罗德在坚持,好友奎妮也在坚持,最终他们终于相遇,过往已经不重要,他们得到了心灵的平静,这已足够。
哈罗德的决定是疯狂的,妻子莫琳无法理解他,在他们的孩子戴维自杀后,他们已经二十多年没怎么说过话了,她不知道哈罗德在想什么,也不明白他在某天早上出门去寄信之后就不再回来了,她害怕哈罗德抛弃她。两个人的生活孤独,但一个人的生活只会更孤独。
她对邻居雷克斯撒谎说哈罗德生病了,借此逃离哈罗德不在的恐惧,她去看心理医生,希望医生能理解她,把哈罗德带回来,她陷入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恐惧,这么多年来,究竟是哪里出错了,才让她一直忽略误会哈罗德的。
而在路上的哈罗德对此一无所知,他坚定地走在去看望好友的路上,一路上他遇到好多陌生而有趣的人,好心的家庭主妇、奇怪的银发绅士、善良的年轻女医生、道貌岸然的瘾君子……
哈罗德不愿别人问他此行的目的,他习惯了安静地呆在角落,而不是暴露在聚光灯下,况且,他不是充满信仰的朝圣者,他只是希望好友奎妮能活下去,他只是希望再见她一面。这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伟大,也许,他只是想去补偿,补偿当年奎妮为他做的一切。
二十年多前奎妮来到哈罗德所在的酒厂公司当一名财务人员,在公司里她没有朋友,还要承受同事们的嘲笑和“特殊对待”,要不是哈罗德的出现和及时的安慰,奎妮也许就撑不下去了。她信任哈罗德,从心里将哈罗德当成可靠的朋友。
奎妮知道哈罗德有个很聪明的孩子,叫戴维,在剑桥读书,可他后来却自杀了,奎妮不知道这整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她只是看到哈罗德开始无节制地酗酒,十分颓废。
某一天晚上,她看到喝了酒的哈罗德跑到老板纳比尔的办公室,将纳比尔母亲留给他的遗物玻璃小丑全部砸烂,她才知道,哈罗德心里有多压抑了。
可是老板纳比尔却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虐待妻子的暴行人尽皆知,他有严重的恋母情怀,要是知道是哈罗德弄坏他母亲的东西,哈罗德难逃被解雇的命运,而且事情可能还不是解雇这么简单。
奎妮决定替哈罗德顶罪,她一口咬定是自己弄坏老板的东西,纳比尔因为奎妮是女性不敢拿她怎么样,只好解雇她了事。从那之后,奎妮就消失了,哈罗德再也没能见到她。
哈罗德在徒步的路上也在反思,他正视了自己父母失败的教育,也正视了自己对戴维的亏欠。
母亲抛弃了自己和父亲,而从军回来颓废的父亲在哈罗德16岁时将他赶了出去,哈罗德承认自己在父母身上学不到爱,也无法像妻子莫琳一样去爱戴维,他自己是残缺的,孩子的教育也是残缺的。
哈罗德对戴维十分愧疚,他明明可以从戴维信件中的大麻和满地的酒瓶中预见什么,他明明有机会去阻止戴维的悲剧,他明明有机会去弥补戴维缺失的爱,可哪怕只是一个拥抱,他都吝啬给予。他只是默默地收拾,替戴维掩盖,也正是这种视而不见,才将戴维推向死亡的边缘。
哈罗德想起刚认识莫琳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活了过来,莫琳是他快乐的源泉,他在一个舞会上尽情扭动挥舞着,成功引起了莫琳的注意。人生第一次他居然有勇气走到女孩面前,主动搭讪。
后来他们结婚了,有了戴维。生了孩子后,哈罗德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怎么拥抱孩子,他没有莫琳与生俱来的母爱天性。
十几岁的戴维去游泳,溺水了,他慌得手足无措急急忙忙去解鞋带脱袜子,后来莫琳就一直嗔怪他,如果当时戴维没被救生员救上来的话,他想莫琳会怨恨他一辈子。
可就算戴维人生中其他意外没有发生,他也的的确确地死了,死于自杀。哈罗德永远记得,莫琳去看孩子最后一面之后,回到家就拉上窗帘,跟外界断了联系,甚至后来从主卧中搬出来之后,他们俩就不怎么说话了。二十年的沉默给他们之间隔开了一条跨不过去的鸿沟,谁也不敢逾越。
徒步不到一半,哈尔德已经感觉自己的身体快撑不住了,过往的折磨让他身心俱疲,他写信,打电话给莫琳,希望她理解他,支持他,可出口时却往往化成了沉默。
后来,他发现自己有了一群追随者,一路跟着他,却各怀目的。他希望自己一个人,走完这趟旅程,让奎妮活下去。
而在家里呆着的莫琳开始转变自己的态度,这二十多年来,她一直怪他不爱戴维,却没有看到他努力在做的一切,如今他已经撇下她在朝着自己的想法前进,她想要阻止他。
莫琳让克里斯跟她一起去找哈尔德,却在看到他的那一刻放弃了阻止他前进脚步的决定。哈罗德变了,变得自信坚毅,莫琳毅然选择鼓励他,并在家中等待哈罗德回来。
漫长的八十七天终于过去了,哈罗德成功见到奎妮,虽然她已奄奄一息。要不是亲眼见到,哈罗德都不敢相信,原来奎妮的病情已经这么严重。
一个很大的肿瘤从她的头顶出来,上面布满血丝,奎妮的身体已经萎缩成一个小人,再多活一秒都是苟延残喘,她本不用承担这么多病痛,只因哈罗德的一句“等我”,她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见到哈罗德的那一刻,奎妮终于安了心,可以幸福地死去了。过往的是是非非均已消散,她不用哈罗德感激,因为哈罗德的到来已是她死前最大的幸福。她的好友记得她,而且愿意千辛万苦徒步来见她,这是她怎么也不敢想象的事情。世间最让人感动的,其实就是记得。
这一趟六百多英里的旅程,完成了奎妮的心灵归宿,也完成了哈罗德的自我救赎,于我们读者,也完成了一场心灵的净化。
奎妮可以安心去往另一个极乐世界,而哈罗德也可以从容地开始另一种生活,他和莫琳可以放下过往的误会和怨怼,是与非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人生只给他们接下来三十年左右的光阴,他们应该学会享受,去体验更美好的生活。
我非常欣赏哈罗德勇于认错,坚持到底的精神,不管有多少人不理解他,嘲笑暗讽他,他心里坚信,他的行动是有效的,他可以带给奎妮希望。
在朝圣路上,他不再逃避现实,解放了之前努力逃避的记忆,认真剖析自己的缺点,勇于承认和改正,这一点难能可贵。
哈罗德教会我们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行动能改变什么,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人生路上,我们都在努力奔跑,不怕被别人赶超,就怕不再相信自己能到达终点。
追求梦想就如同一场朝圣,你要相信,你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