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是干什么的 2022年全面恢复供销社系统
你知道供销社是做什么的吗?老一辈人肯定是有记忆的,年轻人或许不知道是做什么的,请看下图,带大家走进那个时代的供销社。
这下你对它大致有一个概念了吧?如果还没有,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每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与那个时代密切相关的记忆,供销社这个词,想必很多年轻人只是在书上或者电视上看见过的,但这却是老一辈人亲切的回忆,是抹不去的时代记忆······
供销社,也叫供销合作社,相当于现在的商店。在当时的农村,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子才有一个供销社,且大多是闲置的老房子。
供销社是社员群众自我服务的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那个物资缺乏的年代,供销社包揽了人们大部分的日常所需。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油盐酱醋、花椒大料、苏打碱面,还有轮胎、小五金、农药、化肥、解放鞋,应有尽有。大到犁铧,小至图钉、按扣、曲别针等都有卖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供销合作社承担着商品流通的重要职责。各地偏远的乡镇和农村组建供销合作社,当地老百姓可以在这里购买到生活必需品,农民也可以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拿到这里出售。
在当时,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供销合作社里几乎都有,里面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货架排列的整整齐齐,商品价格和标语都格外醒目,而且里面都是你平常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有的要凭票供应,有的要大清早起来排队才能买到。
那时,买东西只能到供销社,虽然东西都物美价廉,经久耐用,也不用担心假货,但人人手中都没有几个钱,春耕夏种,买化肥农药开支大,还可以赊欠。大人们到供销社买东西,也都是精打细算,像买雪花膏,都会备好一个空的雪花膏瓶子,花上一两毛钱,装上半瓶或一瓶,买散装的。买酱油和买白酒也是一样,每个酱油桶或酒缸上,都摆放着大小不一的、几个铁制的(或竹制的)勺子,容量有二两的,有半斤的,也有一斤装的,不管买多少,都是用勺子舀,也用不着过秤。
当时老百姓中流传很广的一句顺口溜便是“听诊器方向盘,国家干部售货员。”,形象地描绘了供销社售货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这个让人“眼红”的职业,曾经是很多农村姑娘处男朋友的首选目标。那个时候,父母常常把供销社的售货员定位为我的人生目标,鼓励我只要认真读书,将来就能站在供销社的柜台前“当个售货员”,不但工作轻闲,职业令人羡慕,家人还很有面子,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因为年纪小,父母的期冀我还似懂非懂,但供销社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心里却是根深蒂固的。
在儿时的记忆里,供销社花花绿绿的糖果,在舌尖上留下了抹不掉的甜蜜。酱油、菜籽油混杂的刺鼻香气,让鼻子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息。小人书里图文并茂的字句,许多的故事沉淀在记忆里,至今难以忘记······
每次跟着大人到供销社,吸引我的一个是文具柜台,铅笔、橡皮、转笔刀、尺子等十分诱人,尤其是橡皮筋,好大一堆。对我们这种论个数的小孩子,看着一堆不属于自己的橡皮筋也莫名其妙地兴奋;另一个是食品柜台,最好看的是罐头,水果罐头、鱼罐头、肉罐头,圆方高扁的都有。小时候缺嘴,一直认为罐头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可惜从不能吃够······
时过境迁。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物资供应日益丰富,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供销社统购统销的重要主渠道作用开始虚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从城里回老家,看着自己曾经无数次幻想着当“售货员”,又无数次做梦在柜台里面吃糖、吃饼干的地方,如今已经破败不堪。透过大门的缝隙,昔日熙熙攘攘、人潮涌动的院子,已经长满了比人高的杂草灌木,一把生满铜锈的大锁,锁住了它通向外界的脚步,不免令人唏嘘。
时光如梭,慢慢的,经销店、小卖部、超市春笋般成长,现在又发展成为网购,供销社在众人的世界里慢慢萎缩了。可是,供销社曾经怎样地吸引着小孩子的心,也曾经怎样把朴素而又真挚的乡情演绎,让我们在如水的时光里,感受着故乡的温暖,经久不息,日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