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铁蒺藜

2022-06-29 20:28:18 百科资料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

  • 中文名称 铁蒺藜
  • 时间 中国古代
  • 类型 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
  • 记载书籍 《墨子·备城门》

基本概念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亦称蒺藜。有 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见图)。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

  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

史书记载

  《墨子·备城门》记载,在战国时的城市防御战中,"皆积参石、蒺藜"。《六韬·虎韬》记载:"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在营区四周布设。宋朝以后,为适应作战的需要,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搊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宋史·扈再兴传》中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攻枣阳,宋将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明朝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在 戚继光 的军队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带蒺藜十串,每串六个接连"(戚继光 《纪效新书》 ),便于野战布营。明军战船上也装载大量铁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 800枚。交战时,向敌船投掷,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代替。2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

别称

  铁蒺藜是刺绳的另一种叫法,刺绳由全自动化的刺绳机拧编而成,民间俗称铁蒺藜、刺铁丝,可以分为单拧刺绳、双拧刺绳、正反拧刺绳。

  原材料:优质低碳钢丝(电镀锌,热镀锌,涂塑,喷塑等表面处理),如需喷塑、涂塑有多种颜色可选。

  刺绳分类:

  按拧法分类:单股刺绳,双股刺绳,正反拧刺绳。

  按表面处理分类:镀锌刺绳、pvc包塑刺绳。刺绳做表面处理可以大大加强刺绳的防腐强度,使其寿命更长久。

  镀锌刺绳的表面处理是镀锌的,又可以分为电镀锌和热镀锌;

  PVC刺绳为表面处理是PVC包塑处理的,里面的刺绳丝为黑丝、电镀丝或热镀丝。

  刺绳的用途:用于草场边界、铁路、高速公路的隔离防护等。用于厂区,私人别墅,小区楼房一楼,工地,银行,监狱,印钞厂,军事机地,平房,低墙等地的防盗,隔离,防护等。

  刺网

  丝号B.W.G.

  每公斤长度

  刺距3"

  刺距4"

  刺距5"

  刺距6"

  7.62cm

  10.16cm

  12.7cm

  15.24cm

  12x12

  6.0617

  6.7590

  7.2700

  7.6376

  12x14

  7.3335

  7.9051

  8.3015

  8.5741

  12-1/2x12-1/2

  6.9223

  7.7190

  8.3022

  8.7221

  12-1/2x14

  8.1096

  8.814

  9.2242

  9.5620

  13x13

  7.9808

  8.899

  9.5721

  10.0553

  13x14

  8.8448

  9.6899

  10.2923

  10.7146

  13-1/2x14

  9.6079

  10.6134

  11.4705

  11.8553

  14x14

  10.4569

  11.6590

  12.5423

  13.1752

  14-1/2x14-1/2

  11.9875

  13.3671

  14.3781

  15.1034

  15x15

  13.8927

  15.4942

  16.6666

  17.5070

  15-1/2x15-1/2

  15.3491

  17.1144

  18.4060

  19.3386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