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竹

钢竹,Phyllostachys viridis,禾本科刚竹属植物。常植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际、天井、景门,以至室内盆栽观赏。
- 中文学名 钢竹
- 拉丁学名 Phyllostachys viridis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简介
【学名】:P.viridis
【科名】:禾本科
【属名】:钢竹属
【形态特征】:秆高10~15m,径4~9cm,挺直,淡绿色,分枝以下的秆环不明显;新秆无毛,微被白粉,老秆仅节下有白粉环,秆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白色晶状小点。箨(tuo)鞘无毛,乳黄色或淡绿色底上有深绿色纵脉及棕褐色斑纹;无箨耳;箨舌近截平或微弧形,有细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至带状,下垂,多少波折。每小枝有2~6叶,有发达的叶耳与硬毛,老时可脱落;叶片披针形,长6~16cm。笋期5~7月。

【习性】:阳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抗性强,能耐-18℃低温,微耐盐碱,在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盐土上能生长。
产地
原产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
园林中常见栽培有2个变型:
1、槽里黄钢竹(绿皮黄筋竹)
f.houzeauana C D.Chu et C. S. Chao:秆绿色,着生分枝一侧的纵槽为金黄色。为庭园观赏竹种之一。
2、黄皮钢竹(黄皮绿筋竹)
f.youngii C D.Chu et C. S. Chao:秆常较小,金黄色,节下面有绿色环带,节间有少数绿色纵条;叶片常有淡黄色纵条纹。竹秆金黄色颇美观,是庭园常见观赏竹种。
文化象征
提及文化,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文字、艺术、科学等等,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植物资源中,非竹莫属。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得好,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人生贵有胸中竹"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
中国是竹的故乡。全世界约有100至1000多种竹子,而中国有37属约500种,以四川地区为主。不仅竹类竹质资源丰富,而且养竹用竹历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地说:"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
竹、梅花和松是"岁寒三友",代表着坚持,让不少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