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传胪
2022-07-06 13:22:55 百科资料

"金殿传胪"对于读书人来讲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当时,人们把中进士比作"鲤鱼跳龙门"。 一旦"黄榜"题名,便身价百倍,高官厚禄接踵而来。统治者就是这样用功名利禄来笼络读书人。
明代殿试地点在"奉天殿",不是"太和殿"。明代皇宫里没有"太和殿"。清代开始,才将奉天殿改为太和殿,并在太和殿传胪,至乾隆时,改为在保和殿。
- 中文名称 金殿传胪
- 活动场所 奉天殿、太和殿
- 参与者 新科进士
- 废止年代 1904年
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科举有"乡试、会试、殿试"三种。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太和殿前进行的属国家最高一级的国家考试,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和笼络知识分子,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
明 "殿试",在奉天殿(清代改名为"太和殿")。清代在保和殿。
这种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时间一般在春季农历三月。只有取得贡士资格才能进宫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获得前十名的考卷,皇帝还要亲自过目,考中的被赐予进士。
列第一甲第一名者称为"状元",列第一甲第二名叫"榜眼",列第一甲第三名的是"探花"。
活动内容
殿试两天后,皇帝召见新考中的进士。考取的进士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天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这就是"金殿传胪"。"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
历史发展
"金殿传胪"直到清末光绪三十年(1904年),随我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一同被废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